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唐兴县

唐兴县

①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恭州。治所在州东五里 (今云南昭通市坝子内)。八年 (625) 属曲州。天宝后废。

②唐武德四年 (621) 改梁兴县置,属道州。治所在湖南宁远县东南。后移今宁远县。天宝元年(742) 改名延唐县。

③唐武德四年 (621) 于废吴兴县置,属建州。治所即今福建浦城县。天授二年 (691) 改名武宁县。神龙元年 (705) 复名唐兴县。天宝元年 (742) 改名浦城县。

④唐高宗上元二年 (675) 改始丰县置,属台州。治所即今浙江天台县。五代梁开平二年 (908) 吴越改天台县,后唐同光初复名唐兴县,后晋天福七年(942) 又改台兴县。

⑤唐永淳元年 (682) 置,属遂州。治所在今四川蓬溪县南。长寿二年 (693) 改为武丰县。神龙元年(705) 复为唐兴县。先天二年 (713) 废唐安县入,移治废唐安县 (今蓬溪县)。天宝元年 (742) 改为蓬溪县。

⑥唐神龙元年 (705) 改武昌县置,属瀛州。治所在今河北安新县南。五代晋改名宜川县,后周显德六年 (959) 废。

⑦唐至德二年 (757) 改唐安县置,属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市东南三十里江源镇。天宝元年(758) 属蜀州。五代唐开平二年 (908)改为陶胡县,后唐同光元年 (923) 复为唐兴县。北宋开宝四年(971) 改为江源县。


古县名。(1)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梁兴县置,治今湖南省宁远县。属道州。武周长寿二年(693年)改名武盛县,唐神龙元年(705年)复为唐兴县。天宝元年(742年)改名延唐县。(2)唐上元二年(675年)改始丰县置,治今浙江省天台县。属台州。五代梁开平中吴越改为天台县。唐同光初复名唐兴县。晋天福中又改名台兴县。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复名天台县。(3)唐永淳元年(682年)析方义县置,治今四川省蓬溪县南。属遂州。武周长寿二年改武丰县。唐神龙初复改唐兴县。先天二年(713年)移治今蓬溪县。天宝元年改蓬溪县。(4)唐载初元年(690年)析建安县置,治今福建省浦城县。属建州。武周天授二年改武宁县。唐神龙元年复改唐兴县。天宝元年改浦城县。(5)唐神龙元年(705年)改武兴县置,治今河北省安新县安州东南。属莫州。五代晋改宜川县,寻复故;周显德六年(959年)废。(6)唐至德二载(996年)改唐安县置,治今四川省崇州市东南江源镇。属蜀州。五代时复改唐安县。(7)唐置,治今云南省昭通市东,属戎州。后废。


猜你喜欢

  • 双江镇

    ①即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驻地双江镇。清属绥宁县,置双江巡司。1951年划入通道县。1958年通道侗族自治县迁治于此。②即今四川潼南县西北双江镇。民国《潼南县志》卷1:双江镇在“县西二十里”。③即今四川

  • 甘泉堡

    ①北宋崇宁五年(1106)置,属秦州。在今甘肃会宁县东南。金废。②清置,属海城县。即今辽宁海城市东北甘泉乡。《清一统志·奉天府二》 “土河堡”条下:“甘泉堡在(海城)县北三十里。”

  • 上楼

    即今缅甸北部糯千卡河(即小江)南侧的高楼。清代属腾越州大塘隘土把总。光绪《续云南通志稿》卷99土司:大塘隘土把总“管理上楼、痴戛、官寨、痴喷、把仰等夷寨”。

  • 赖镇

    北宋置, 属资阳县。 在今四川资阳市西五十里祥符镇南。

  • 普市镇

    在今湖南辰溪县南三十里。明、清置巡司于此。

  • 合会县

    唐武德四年(621) 置,属东会州。治所在今山西岚县西北十五里合会村。六年(623)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宜芳县置,治今山西省岚县西合会村。属岚州。九年废入宜芳县。

  • 北路右翼右末旗

    即蒙古土谢图汗部右翼右末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央省木胡雷诺扬驿站。

  • 清居山

    亦作青居山。在今四川南充市南青居镇西嘉陵江东岸。《舆地纪胜》 卷156顺庆府: 慈云寺“在州南四十里清居山。……山有三峰,下瞰四水,古迹二十四处”。清居郡、清居县以此名。《方舆纪要》 卷68顺庆府南充

  • 井陉郡

    隋义宁元年(617)置,治所在井陉县(今河北井陉县西北)。唐武德元年(618)废。隋义宁元年(617年)置。治井陉县(今河北井陉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河北省井陉县等地。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为井州。

  • 廉宾水

    在今广东徐闻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4徐闻县: 廉宾水 “在县西北四十里”。《清一统志·雷州府》: 廉宾水 “源出马鞍山,流合赖吞水,过青铜港入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