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哈尔滨市

哈尔滨市

1932年伪满设哈尔滨市政筹备所。1933年正式成立哈尔滨特别市。由伪满中央直辖。治所即今黑龙江哈尔滨市。1937年降为滨江省辖市,为滨江省会。1945年改为行政院辖市。1946年解放区置哈尔滨特别市。1949年5月降为松江省辖市,为松江省会。1953年升为直辖市,由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1954年再降为黑龙江省辖市,为黑龙江省会。


简称哈。在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畔。面积5.3万平方千米(市辖区1637平方千米)。人口954.3万(市辖区383万)。辖道里、道外、南岗、动力、松北、香坊、呼兰、平房8区和宾县、方正、依兰、巴彦、木兰、通河、延寿7县,代管阿城、五常、双城、尚志4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道里区。公元1097年以前,中国满族的祖先女真族在此建立了“阿勒锦”村,系“荣誉、声望”的意思。元代转音为哈儿滨。金代属上京会宁府,元代属开元路,明属奴儿干都司。清雍正三年(1725年)设阿勒楚喀协领。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设副都统,治今阿城市,属吉林将军。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滨江厅。1913年废厅改县,后改设滨江市政筹备处。属吉林省滨江道。1920年设马家船口市政局,后易名松北市政局、松浦市政管理处。1921年设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1932年设哈尔滨市政筹备所,1933年设哈尔滨特别市。1937年改设普通市,为滨江省省会。1946年又称特别市,属东北行政委员会,为东北行政委员会驻地。1949年改称哈尔滨市,为松江省辖市(地级)、松江省人民政府驻地。1953年为中央直辖市,东北行政委员会代管。1954年改黑龙江省辖市(地级)、省会。1958年省直辖肇东、宾县、阿城三县和绥化专区的呼兰县划入。1960年松花江专区的五常、双城、巴彦、木兰、通河五县划入。1965年设立松花江专区,领导哈尔滨市的宾县、阿城、呼兰、通河、五常、木兰、双城、巴彦八县。1983年松花江地区的阿城、呼兰二县划入。1987年阿城县改市。1991年松花江地区的方正、宾县和佳木斯市的依兰县划入。1996年松花江地区的尚志、双城、五常三市和延寿、木兰、巴彦、通河四县划入。地处松嫩平原中部,松花江中游。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市郊农业主产玉米、大豆、小麦、稻等。工业门类齐全,以机电工业为主体,有石油化工、纺织、建材、食品加工等。为东北重工业城市之一,有闻名全国的三大动力工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商业主要集中在中央大街、石头道街、靖宇街及东大直街、奋斗路一带。铁路有京哈、滨洲、滨绥、滨北、拉滨线,公路有202、301、221、102国道通过,是东北地区北部最大的交通枢纽。有哈尔滨国际机场。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多所。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哈尔滨文庙、圣索菲亚教堂、极乐寺、七级浮屠塔。纪念地有毛泽东等视察黑龙江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哈尔滨烈士陵园、李兆麟将军墓和防洪纪念塔。有闻名遐迩的太阳岛风景区及文化公园、斯大林公园等游乐场所。哈尔滨冬天银装素裹,其冰雕冰灯千姿百态,玲珑剔透,素有“冰城”之称,为我国北方著名游览胜地。


猜你喜欢

  • 岭底堡

    在今广东信宜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04信宜县: 岭底堡 “在县东四十里。向设官军,防怀乡、圣峒、六定、岭底等瑶”。

  • 叭当国

    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之巴东。清谢清高《海录》有专条记述。

  • 白莲驿

    明初置,属将乐县。即今福建将乐县西南白莲。

  • 大障子镇

    即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治青龙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迁安县图:东北有头(大)嶂子、二嶂子。1933年于此设都山县。

  • 阿僰部

    又称阿伯国。宋大理置,属秀山郡。即今云南建水县。蒙古宪宗六年(1256)改阿僰万户,后改临安路。大理后期置,治今云南省建水县。属秀山郡。蒙古宪宗时改置千户,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为建水州。

  • 淳民县

    一作淳人县。隋开皇十九年 (599) 置,属藤州。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大业初属永平郡。唐武德七年 (624) 改为感义县。古县名。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西北。属

  • 合道川

    即今甘肃环县南合道川。《方舆纪要》卷57庆阳府环县:合道川在“县西八十里,东流注于环河”。

  •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旧址

    在今广东广州市文明路75—81号。1924年底, 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扩大后在此办公,领导广东、广西、福建西南部和海外党的工作。1927年4月,国民党叛变革命,中共广东区委遭到破坏。4月底,中共广东区委

  • 落马涧

    一名南涧。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寰宇记》 卷90升州江宁县: 落马涧 “在县东南五里,水下秦淮,宋武陵王讨凶劭,斩劭,余军处涧而死,水为之溢,因名焉”。《明一统志》 谓之跃马涧。

  • ①西周封国。姜姓。在今河南南阳县北二十里。《史记·周本纪》:“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左传》:庄公六年(前688)冬,“楚文王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