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拉喀噶珊
又作和罗哈。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苏里江东岸多尔米当托夫卡西。清属三姓副都统。《乾隆内府舆图》: 乌苏里江东岸和罗必拉口南有 “呼拉喀噶珊”。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 乌苏里江东岸,北至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 “和罗哈”。咸丰年间通过不平等的中俄 《北京条约》 被俄割占。
又作和罗哈。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乌苏里江东岸多尔米当托夫卡西。清属三姓副都统。《乾隆内府舆图》: 乌苏里江东岸和罗必拉口南有 “呼拉喀噶珊”。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 乌苏里江东岸,北至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 “和罗哈”。咸丰年间通过不平等的中俄 《北京条约》 被俄割占。
明成化中置,属威海所。即今山东威海市东南百尺所。
即大皂江。今四川都江堰市以上岷江。《宋史·蛮夷传四》: “时威州亦建亨、祺二州,然亨至威才九十里,寿宁距茂才五里,在大早江之外,非扼控之所,未几皆废。”
即今四川城口县西北沿河乡(岔溪河场)。《明史·张令传》:崇祯十三年(1640)二月,“大败(张献忠义军)玛瑙山,走岔溪,千江河,令复与副将方国安大破之”。即此。
自今安徽太和县东南,南流至阜阳县东南入颍。《水经·颍水注》:“颍水东南流,左合上吴、百尺二水。”即此。
在今陕西眉县西南三十里。《汉书·地理志》 右扶风武功县: “斜水出衙岭山北,至郿入渭。”《方舆纪要》 卷55郿县: 衙岭山,“褒水出其南,斜水出其北,雍梁之间称为阻隘,俗谓之马鞍山”。
又作曷懒河、海兰河。即今吉林延吉市南之海兰江。源出长白山东麓,东北流,会布尔哈通河、嘎呀河,注入图门江。明《寰宇通志》卷116:合兰河“流经建州卫东南千里,入于海。元置合兰府于此”。
又作倘鲁山、塘努阿林。即今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南部的唐努乌拉山脉,与蒙古国乌布苏省接壤。《清一统志· 乌里雅苏台》: 唐努山 “在乌里雅苏台城北,近山游牧之乌梁海,为唐努山乌梁海”。
即上界山。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五十里。《山海经· 中山经·中次十一经》: “葴山,视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汝水。”
①在今湖北秭归县 (剪刀峪) 西北归州镇南。《方舆纪要》 卷78归州: 莲花滩 “在州西北二里”。②在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西北六十八里红河中。《方舆纪要》 卷115蒙自县: 莲花滩 “在县南。为入安南
即今四川乐山市金口河区金河镇。民国《峨边县志》 卷2: 金口河场 “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为大渡河上重要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