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山
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水经·沔水注》:壻水“北发听山,山下有穴水”。《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听山“在南郑县西北二十八里。西抵壻水小溪。《图经》云:仙人唐公房尽室飞升,其壻归,惟闻空中歌乐之声”。
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水经·沔水注》:壻水“北发听山,山下有穴水”。《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听山“在南郑县西北二十八里。西抵壻水小溪。《图经》云:仙人唐公房尽室飞升,其壻归,惟闻空中歌乐之声”。
明置,属广元县。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北一百三十里宣河乡。《方舆纪要》 卷68广元县: 神宣驿,“正德十年并置递运所于此。《志》 云: 此为秦蜀之要冲,西南朝贡之通道”。清乾隆二十一年 (1756)置巡司。
即今山西代县东北胡峪乡。《宋史·地理志》: 代州雁门县有胡峪塞。即此。
在今江西德兴市南。《清一统志·饶州府一》:长乐水“在德兴县南四十里。源出大茅山。西流合上饶桐川水,又西流为长乐水,又西至乐平县明口,会大溪为乐安江”。又称南花溪。为武江在湖南省境内最大支流。在湖南省东
即今西藏那曲县那曲河南岸的龚喀巴、龚喀玛二个山峰。藏语“龚喀巴”意为凹形白额公牦牛峰,“龚喀玛”意为凹形母牦牛峰。《清一统志·西藏》 载:“公噶巴喀玛山,在哈喇乌苏河源之南岸。”
在今甘肃通渭县北六十里华阳山上,四面险绝,沟堑纵横。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回民据此起义。《清一统志·巩昌府二》:石峰堡“今设守备驻此”。在今甘肃省通渭县东北。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四月,回
在今云南蒙自县东。《方舆纪要》卷115蒙自县:长桥海在“县东二十里。构木为梁,长十余丈, 四面皆水”。
西周封国。嬴姓。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春秋》:僖公二年(前658),“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公元前623年灭于楚。西汉置安阳县于此。古国名。周封国。嬴姓。在今河南省正阳县南。《春秋》僖公二年
在今陕西富平县西北三十里。《寰宇记》卷31耀州富平县:“天乳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两峰相对,类于乳形。”
渤海国置,后废。辽复置,治所在乐郊县(今辽宁沈阳市老城区)。以沈水而得名。辖境相当今辽宁沈阳市。元元贞二年(1296)改为沈阳路。
在今浙江杭州市城南中河上。宋 《淳祐临安志》 卷10谓盐桥运河经由 “通江桥”。《方舆纪要》卷90杭州府: 通江桥 “在城南。宋淳熙二年漕臣赵磻老议于此置版闸,以节宣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