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庭县
唐宝应元年(762)改金满县置,属庭州。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贞元中为吐蕃所据,县废。
古县名。唐宝应元年(762年)改金满县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为庭州及北庭都护府治。贞元六年(790年)为吐蕃攻占。
唐宝应元年(762)改金满县置,属庭州。治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贞元中为吐蕃所据,县废。
古县名。唐宝应元年(762年)改金满县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为庭州及北庭都护府治。贞元六年(790年)为吐蕃攻占。
在今湖北黄梅县南,长江北岸。《方舆纪要》 卷85九江府: 封郭洲堤在 “府东北十里。隆庆中,邑令俞汝为筑堤,自李家口起,至小池口一带,绵亘三十余里。民田三万六千亩,及南昌、九江、蕲州之屯田,皆藉此堤以
即珠母海。在今广西北海市南涠州岛一带海域。唐刘恂 《岭表录异》 卷上: 珠池 “廉州边海中有洲岛,岛上有大池,谓之珠池。每年刺史修贡,自监珠户入池,采以充贡”。南宋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虫鱼》: “
唐武德元年(618)于并州(治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置总管府,七年改为大都督府。贞观八年(634)督并、汾、箕(后改仪州)、岚四州。长寿元年(692)改为北都太原府,神龙元年(705)复为大都督府。
东晋太元中置,属武阳县。在今四川仁寿县东二里。《旧唐书·地理志》:“晋置西城戍,以为井防。后魏平蜀,改为普宁县。”南朝梁于此置怀仁县。
战国秦蜀守李冰建。在今四川成都市旧城西部及南部。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西南两江(郫江、检江)有七桥……长老传言:李冰造七桥,上应七星。”故名。在检江(流江)上有万里桥、笮桥;郫江上有市桥、江桥
在今陕西眉县东南。东晋太元年间(376—396) 扶风郡曾寄治于此。《晋书· 苻登载记》: 东晋太元十五年 (390),“ (姚) 苌攻陷新罗堡,苌扶风太守齐益南奔 (苻) 登”。即此。在今陕西省眉县
在今四川雅江县东八角楼乡之东。为川藏交通驿站之一。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4: “高日寺循海子而南,三十里穿大森林。下山十五里至卧龙石。有旅店,有塘铺。”
亦作白石漈。即白石镇。在今广西灵川县南。《明史·地理志》:灵川县南有白石潭巡检司。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 (1151) 析临淮县置,属泗州。治所在今江苏盱眙县西。金明昌六年(1195) 与盱胎县合并,并移治今盱眙县西北 (淮水北岸,今已沦入洪泽湖中)。元至元二十一年 (1284)废入临淮
唐天宝元年 (742) 改安陵县置,属桂阳郡 (后改郴州)。治所在今湖南永兴县西南五十里高亭乡。北宋熙宁六年 (1073) 改为永兴县。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以安陵县改名,治今湖南省永兴县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