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合肥市

合肥市

1949年2月当地解放后由合肥县城区及郊区析置,为江淮解放区直辖市。治所即今安徽合肥市。同年4月改属淮北行署区,为行署驻地。1952年复属安徽省。


在安徽省中部。省人民政府驻地。面积 7370 平方千米(市辖区679平方千米)。人口456.6万(市辖区155.9万)。辖庐阳、瑶海、蜀山、包河四区和长丰、肥东、肥西三县。市人民政府驻庐阳区。西汉置合肥县,治今址,属九江郡。东汉为合肥侯国,后复为县。为东汉末、三国魏淮南重镇,曾是扬州治。西晋属淮南郡。东晋改为汝阴县。南朝梁为合州治。隋开皇初复名合肥县,为庐州治。唐属淮南道。宋属淮南西路。元为庐州路治,属河南江北行省。明为庐州府治,直隶南京。清初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以后属安徽省。1912年废府存合肥县。1914年属安庆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以城区及郊区置合肥市,隶皖北行署区,并为驻地;分县境为肥东、肥西二县。1952年复隶安徽省,为省会。为省辖市(地级)。1961年肥东、肥西、巢县三市辖县划出分属滁县、六安、芜湖三专区。1964年分寿县、定远、肥东、肥西四县地置长丰县,为市辖县。1983年肥东、肥西二县复为市辖县成今境。地处江淮丘陵中心地带,江淮分水岭横亘中部。南淝河、东淝河、滁河、丰乐河流经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豆类、花生、油菜籽、棉花、蔬菜为主,产西瓜和蜀山早甜桃。矿产有磷、铁、石棉、大理石、石灰石等。有机械、化工、电子、纺织、冶金、轻工、建材、食品等工业,矿山机械、家用电器、自动化仪表等产品著名。淮南、合九、宁西铁路和合宁、合安、合芜、合蚌高速公路及合淮、合六等公路经过市区。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等学校和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安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名胜古迹有逍遥津、教弩台、明教寺、包公祠、包公墓、城隍庙、环城公园、大蜀山森林公园等。


猜你喜欢

  • 太义镇

    即今山西长治县南太义村。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移同知驻此。古镇名。在今山西省长治市南。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移同知驻此。

  • 泸溪桥

    在今福建南安市北。元至顺间 (1330—1332) 置泸溪巡司于此,明洪武二十年 (1387)废。

  • 插花峰

    在今湖南常宁县东三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80常宁县: 插花峰 “有八峰列戟,如簪花之状”。

  • 平泉井

    在今四川简阳市西。《舆地纪胜》卷145简州:平泉井“在平泉县。市民日汲于此者五百家,不随所汲多寡为之增损,县因得名”。

  • 落亥隘

    今四川珙县东南洛亥镇。清光绪 《叙州府志》 卷13兴文县: 落亥隘在 “县西 一百八十里……滇蜀往来要道”。

  • 黄浦江

    在今上海市境内。旧误传为战国时春申君黄歇所疏导,故别称黄歇浦、春申江。黄浦之名始见于南宋绍兴二十八年 (1158) 高子凤 《南积善寺记》,《宋会要·食货八之二九》 作黄浦塘。元至元年间称黄浦港。《明

  • 如山

    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水经·江水注》:“江水自彭城矶东径如山北。”

  • 东澳市

    即今海南省万宁县南东澳镇。清宣统《广东舆地全图》万州图:南有东澳市。

  • 大县

    即大要县。西汉置,属北地郡。治所在今甘肃宁县东南。东汉废。《汉书·地理志》 北地郡大��县注:师古曰:“��即古要字也, 音 一遥反。”

  • 曲水宗

    在今西藏曲水县东北曲水镇。藏语意为水沟。清乾隆《西藏志》:自藏由江孜一路至后藏札什隆布路程,“西藏七十里至业党,四十里至降里,五十里至曲水”。1960年与协荣、聂当等谿合并设曲水县,驻雪村。原西藏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