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镇
①北宋置,属宣化县。即今广西南宁市西北七十里那龙镇。
②清雍正五年(1727)置,属广西提督。治所在凌云县皈乐墟(今广西百色市北)。七年(1729)改驻百色(今百色市)。后废。
①北宋置,属宣化县。即今广西南宁市西北七十里那龙镇。
②清雍正五年(1727)置,属广西提督。治所在凌云县皈乐墟(今广西百色市北)。七年(1729)改驻百色(今百色市)。后废。
唐垂拱二年(686)分益州置,治所在雒县(今四川广汉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广汉、德阳、绵竹、什邡、金堂等市县地。天宝元年(742)改为德阳郡,乾元元年(758)复改为汉州。南宋端平中废。元中统元年(12
①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境之洮儿河。《新唐书·黑水靺鞨传》:粟末部“依粟末水以居,水源于山西,北注它漏河”。②亦作他漏河。指今黑龙江省西部之嫩江。《新唐书·黑水靺鞨传》:粟末部“依粟末水以居,水源于
1917年置,属黑龙江省黑河道。治所即今黑龙江省绥滨县东北绥东镇。1926年迁敖来密屯 (今绥滨镇)。1929年改为绥滨县。1917年由绥东佐治局改置,治敖来密屯(今黑龙江绥滨县绥滨镇)。1929年升
在今云南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东。《清一统志·武定州》: 普渡河 “在禄劝县之废石旧县东南,即螳螂川下流也。源自云南富民县流入,会掌鸠河之水,入金沙江”。金沙江支流。在云南省东北部。上源螳螂川出于滇池,北
亦作朱良桥市。即今湖南宁乡县东北朱良桥乡。清同治《宁乡县志》卷6:朱市“在县东北六十里朱良桥”。集镇名。在湖北省宜城市西部、蛮河北岸。属小河镇。人口 3000。因居民朱姓居多,故名。为原朱市镇人民政府
古水道名。《山海经·海内东经》:“庐江出三天子都,入江。”《汉书·地理志》 庐江郡:“庐江出陵阳东南,北入江。”《水经》:“庐江水出三天子都,北过彭泽县,西北入于江。”此水出于三天子都北麓,流经陵阳县
元置,属顺元路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龙里县北。明初废。元置,治今贵州省龙里县北,属顺元等路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初废。
又称飞龙白塔。在今云南景洪县西南勐龙镇北四里曼飞龙山上。建于清乾隆时期,系小乘佛教建筑,砖石结构,为八角金刚宝座塔,由大小九塔组成。主塔居中,挺立峭拔,通高16.29米; 八个小塔分列八角,通高 9.
在今甘肃两当县南。《水经·漾水注》:“故道水又西南入秦冈山,尚婆水注之。山高入云,远望增状,若岭纡曦轩,峰枉月驾矣。悬崖之侧,列壁之上,有神象若图,指状妇人之容,其形上赤下白,世名之曰圣女神。”
在今广东番禺市东北二十五里思贤乡。屈大均 (1630—1696),广东番禺人。为清代著名诗人。屈大均墓有志铭碑石一方,记载墓主生平,是书法家吴道镕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