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亭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分武城县置,属贝州。治所在今山东武城县东。大业初属清河郡。唐属贝州。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696)移治今武城县。《元和志》卷16历亭县:“遥取汉历县为名。”元至元二年(1265)废入恩州。
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武城县置,治今山东省武城县东北旧城武城镇东。属贝州。后属清河郡。武周万岁登封元年(696年)徙治今武城县东北旧城武城镇。金初曾为恩州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入恩州。
隋开皇十六年(596)分武城县置,属贝州。治所在今山东武城县东。大业初属清河郡。唐属贝州。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696)移治今武城县。《元和志》卷16历亭县:“遥取汉历县为名。”元至元二年(1265)废入恩州。
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武城县置,治今山东省武城县东北旧城武城镇东。属贝州。后属清河郡。武周万岁登封元年(696年)徙治今武城县东北旧城武城镇。金初曾为恩州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废入恩州。
清设昂仁宗。即今西藏昂仁县。又作章阿布林城或将阿木凌宗。1960年与梅康莎等谿合并设昂仁县。
在今江西临川市东南。《寰宇记》卷110抚州临川县:灵谷山“在县东四十三里。山中有石头像,因以为名。按,荀伯子《临川记》云,悬岩半岫,有瀑飞流,分于木末,映日望之如掣练”。《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临川县
即合黎山。在今甘肃高台县北。《元和志》 卷40张掖县: “合黎山,俗名要涂山,在县西北二百里。”
在今山东潍坊市寒亭镇东南十八里后吉家。隋大业初改潍水县为下密县治此。唐武德八年(625)废。以其在旧下密县城(今潍坊市)东,俗称东下密。
北周大象元年(579)置,属汾州。治所在龙泉城(今山西隰县北二里)。辖境相当今山西隰县、蒲县、大宁县地。寻废。隋大业初复置,治所在隰川县(今山西隰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石楼、永和、隰县、蒲县、大宁、交口
北宋初清远镇,后改为军。治所在今宁夏同心县东。一说在今同心县东南预旺附近。《寰宇记》卷36: 灵州有 “清远” 镇。在群山之口,当环州、灵武间要冲。咸平四年 (1001) 地入西夏。元丰四年(1081
简称西寿监军司,亦名保泰军。西夏初置,治所在定西城(今甘肃定西县南)。大安七年(1081)移治柔狼山(今甘肃靖远县东北狼山)。元废。西夏置,治今甘肃省靖远县北境。元废。
即今江西信丰县西南游州。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9: 赣州府信丰县西南有游洲墟。
即今湖北浠水县西南兰溪镇。明、清置巡司于此。(1)在福建省上杭县东南部、黄潭河东岸。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2万。镇人民政府驻厚里岗,人口350。兰溪一称兰家渡。传昔蓝氏捐船渡客,名蓝家渡,后衍为今名。
即濛江。即今四川彭州市东北之濛阳河。《元和志》 卷31濛阳县: 弥濛水 “在县南二百五十步”。《方舆纪要》 卷67彭县: 濛江 “在县东。亦曰弥濛水。源出九陇山,至濛阳故县南,合于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