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卢氏县

卢氏县

西汉置,属弘农郡。治所即今河南卢氏县。《寰宇记》卷6:“因山以名县。”西晋属上洛郡。东晋义熙末属弘农郡。北魏属恒农郡。东魏属金门郡。西魏为义川郡治。隋初为虢州治。大业三年(607)属弘农郡。义宁元年(617)为虢郡治。唐属虢州。元属嵩州。明属陕州,万历初改属河南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属陕州直隶州。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西部,西与陕西省交界。面积 3665 平方千米。人口36.9万。属三门峡市。辖8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以秦博士卢敖得道于此,以其姓氏命县名;一说以境内有卢氏山(又名石城山)得名。《元和郡县志》卢氏县:“有卢氏山,或言卢敖得道于此。”战国为卢氏邑,属韩。西汉置卢氏县(治今卢氏县城),属弘农郡。西晋属上洛郡。北魏太和十四年(490年)析置朱阳县(治今卢氏县城东南朱阳关村)。隋开皇三年(583年)置虢州,治卢氏县。大业初废虢州,大业二年(606年)朱阳县迁治今灵宝市西南朱阳村。唐至金属虢州。元至元八年(1271年)朱阳县废入灵宝县,十一年卢氏县属嵩州。明初属陕州,万历初改属河南府。清属陕州。1913年属豫西道,1914年属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陕州专区,1952年属洛阳专区,1969年属洛阳地区,1986年改属三门峡市。地处崤山、熊耳山、伏牛山区。洛河、老鹳河、淇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有小麦、玉米、豆类、烟叶等,特产木耳、生漆、核桃、桐油、猕猴桃、猴头菌等。产中药材 1200 多种,有“天然药库”之称。工业有机械、机砖、水泥、农机修理、制药、造纸、罐头、建材、地毯等。209国道,郑卢、洛卢和西铁公路经此。古迹有战国燕王墓、唐李密墓、王伯当墓、扁鹊洞、祁村湾遗址、石龙头遗址等。县境东南北熊耳山有卢氏大鲵自然保护区。


猜你喜欢

  • 良余山

    ①即今安徽肥西县西之紫蓬山。《水经·肥水注》:“肥水出良余山,俗谓之连枷山。”②在今陕西华阴市西南。《水经·渭水注》:余水“南出良余山之阴,北流入于渭”。《寰宇记》作“粮余山”。

  • 布尔津设治局

    1914年由承化县析置,属阿尔泰区域。治所即今新疆布尔津县。1919年改为布尔津县。1914年由阿尔泰区域布尔津河防营改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布尔津镇。1919年升县。

  • 晚洲

    在今湖南湘潭县南 一百十里石洲之北。唐杜甫有诗 《次晚洲》。在今湖南省湘潭市南百余里石洲之北。唐杜甫有《次晚洲》诗。

  • 灵觉寺

    明建。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东美岱召。

  • 赤冈

    唐末、五代汴州城北军事要地。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二十里。《旧五代史·梁书·张归厘传》:唐光启三年(887)秦宗权围攻汴州,“张晊以数万众屯赤”。又《葛从周传》:“至大梁,不解甲,径至板桥

  • 吉安府

    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以吉安路改置,治所在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西吉水、万安间的赣江流域。1912年废。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朱元璋改吉安路置,治庐陵县(今江西吉安市)。

  • 邠宁

    唐方镇名。乾元二年(759)置邠宁节度使,治所在邠州(今陕西彬县)。辖境屡有变动,较长期领有邠、宁、庆三州,相当今甘肃东部的环江、马连河流域以东及陕西彬县、永秦、旬邑、长武等县地。大历三年(768)罢

  • 新竹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新竹县置,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新竹市。1949年裁入新竹县。1982年复置新竹市。在台湾省本岛西北部,西濒台湾海峡。面积49.2平方千米。人口38.4万,多为闽、粤两省移民

  • 张大洼

    在今河北泊头市西。《方舆纪要》卷13交河县:张大洼在“县(按,今泊头市西南交河镇)东三十里。为钟水之处。万历中,开沟五道以通洚河,洼旁之田始无水潦之患”。

  • 谢鸡墟

    即今广东高州市东谢鸡镇。清光绪 《茂名县志》 卷2: “县治东三十五里谢鸡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