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诏

南诏

原名蒙舍诏,为唐代洱海地区六诏之一,治图城 (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三十四里)。《旧唐书·南诏传》: “蛮谓王为诏。” 唐樊绰《蛮书》 卷3: “蒙舍,一诏也。居蒙舍川,在诸部落之南,故称南诏也。姓蒙。” 开元中,皮罗阁统一六诏,迁治太和城 (今云南大理市北十里太和村)。开元二十六年 (738) 受唐朝封为云南王。后以阳苴咩城 (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 为西京,以拓东城 (今云南昆明市) 为东京。辖境约当今云南全省、四川大渡河以南,贵州西部以及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的部分地区。贞元十一年 (795)唐置云南安抚司。天复二年 (902) 为贵族郑买嗣所灭。


唐代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建立的政权。唐初为蒙舍诏,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细奴罗建大蒙政权,以巍山(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为首府。开元年间,其王皮罗阁在唐朝的支持下统一六诏,迁治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市北太和村)。因蒙舍诏在其他五诏之南,故称为南诏。全盛时辖有今云南省全部、四川省南部、贵州省西部等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心地区农业、手工业(包括冶铁技术)发达,使用奴隶劳动。吸收汉族先进生产技术。部分采用唐朝政治制度,曾多次派遣贵族子弟赴成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学习,统治集团通用汉文。佛教流行。历传十三王,十王受唐册封。唐天复二年(902年)为贵族郑买嗣所灭。


猜你喜欢

  • 鹿角山

    ①在今江西乐安县南。《方舆纪要》 卷86抚州府乐安县: 鹿角山 “在县南二十五里。群峰高耸,参差并峙,形如鹿角”。②在今贵州平坝县南十里。《明一统志》 卷88平坝卫: 鹿角山 “石峰耸立,形如鹿角”。

  • 宣歙

    唐方镇名。乾元元年 (758) 置观察使。治宣州 (今安徽宣州市),领宣、歙、饶三州。次年废。大历元年 (766) 复置,改领宣、歙、池三州及采石军使。元和六年 (811) 罢领采石军使。景福元年(8

  • 安口窑镇

    即今甘肃华亭县东四十里安口镇。清宣统《甘肃新通志》卷3平凉府华亭县图:东有“红山堡,即安口窑”。

  • 石沛桥街

    即今安徽全椒县西北石沛镇。民国《全椒县志》卷1:石沛桥街“距城二十里,街长半里许,俱市肆”。

  • 黑谷山

    ①在今甘肃天水市西。《方舆胜览》 卷69天水军: 黑谷山 “大山乔林,连跨数县。有黑谷关。绍兴初,郡守陈俊置,以防秦巩来路,最为冲要”。②在今甘肃西和县南百里,接成县界。《方舆纪要》 卷59西和县:

  • 多刚寨

    明置,属戎县。在今四川兴文县西。《明史·四川土司传》:成化三年(1467),国子学录黄明善复言:“宋时多刚县蛮为寇,用白艻子弟破之。白艻子者,即今之民壮;多刚县者,即今之都掌多刚寨也。”

  • 吴城镇

    ①清置,属永宁州。即今山西离石县东南六十里吴城镇。②金置,属临淮县。在今江苏泗洪县东南城头乡。③即今江西永修县东北吴城镇,地当赣江入鄱阳湖之口。《清一统志·南昌府二》:吴城镇“本朝雍正七年移南康府同知

  • 旌阳山

    在今江西修水县东。《寰宇记》 卷106洪州分宁县: 旌阳山 “在县东一里。独立峻秀,烟云回泊。旌阳许君曾游,故以为名”。

  • 兀者野人

    即吾者野人。元代时居住于我国东北地区松花江中下游及黑龙江中下游少数民族的称谓。

  • 楼虚侯国

    《汉书·地理志》 平原郡有楼虚侯国。据 《水经·河水》: 河水 “又东北,过杨虚县东,商河出焉”。郦道元注: “ 《地理志》: 杨虚,平原之隶县也。汉文帝四年,以封齐悼惠王子将庐为侯国也。”可证楼虚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