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州

南州

①北周置,治所万川郡万川县 (今四川万县市)。辖境相当今四川万县市及梁平等县地。隋大业初废。

②唐武德二年 (619) 置,治所在隆阳县 (今四川綦江县綦江北岸)。辖境相当今四川綦江及重庆市南桐矿区。三年 (620) 改为僰州,四年 (621) 复为南州。先天元年 (712) 改隆阳县为南川县。天宝元年 (742) 改为南川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南州。北宋皇祐五年 (1053) 废。

③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博白县 (今广西博白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博白县及陆川县部分地。六年 (623) 改为白州。

④亦作南洲。姑孰城别名,即今安徽当涂县。《世说新语·言语第二》: “宣武 (桓温) 移镇南州。”《舆地纪胜》 卷 18太平州 “南州” 引 《晋阳秋》曰: “姑熟,桓玄所出,大筑府第于国南,故曰南州。”

⑤五代南唐保大三年 (后晋开运二年,945) 改漳州置,治所在龙溪县 (今福建漳州市)。《舆地纪胜》 卷131漳州 《州沿革》: 漳州,“ 《通鉴》: 后晋思王开运二年,唐王以董思安为漳州刺史,思安以父名漳,唐主改漳州为南州”。辖境相当今福建九龙江流域及其西南地区。北宋乾德四年 (966) 复为漳州。


(1)东晋、南朝时,以江州在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之南,亦称南州。《陈书·华皎传》:天嘉初,知江州事,镇湓城(今江西九江市)。“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2)东晋、南朝时以姑孰(今安徽当涂县)为南州。《晋书·桓温传》:桓温镇姑孰,太和四年(369年)率众北伐,“百官皆于南州祖道”。(3)北周置,治安乡县(今重庆万州区)。辖境相当今重庆市万州区和梁平县地。隋开皇初废。(4)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隆阳县(后改南川县,今重庆綦江县北)。辖境相当今重庆市綦江、万盛二县区,天宝元年(742年)改南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南州。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废。(5)唐武德四年置,治博白县(今属广西)。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和陆川县西部地。武德六年改名白州。(6)五代晋开运三年(946年)改漳州置,治龙溪县(今福建漳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及其西南地区。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复为漳州。


猜你喜欢

  • 甘都堂堡

    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六十里甘都镇。清宣统《甘肃新通志》卷9:“乾隆三年西宁道佥事杨应琚以地势宽广,咫尺黄河,生番出没,议筑土城,周一百七十六丈,高二丈二尺,东西二门,次年工竣。”

  • 凌云 (雲) 口水

    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南。《清一统志·大同府》: 凌云口水 “在浑源州西南三十里。北流入浑河”。

  • 集尔玛大

    清雍正十年 (1732) 设驿站,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东。西清 《黑龙江外纪》卷2: 齐齐哈尔至呼伦贝尔所设台站中有 “集尔玛大”。

  • 疏属山

    ①在今山西河津市东。《文中子·事君篇》: “疏属之南,汾水之曲,有先人之敝庐在,可以避风雨。”②即雕山。在今陕西绥德县西南。《山海经·海内西经》: “贰负之臣日危,危与贰负杀窫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

  • 白头关

    在今江苏涟水县东北百里。《方舆纪要》卷22安东县引《舆程记》:“由县东北三十里至金城镇,又四十里为对江口,又三十里为白头关,由陆路趣海州之道也。”

  • 都阳土司

    明嘉靖七年 (1528)置土巡检司,属思恩军民府。治所在今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西北都阳镇。清属思恩府。1916年废。明嘉靖七年(1528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后废。

  • 平滩场

    ①即今四川铜梁县西平滩镇。清光绪《铜梁县志》卷2:平滩场“在安居乡西七十里”。②即今四川岳池县西南坪滩镇。清光绪《岳池县志》卷3:平滩场“离城六十里。一名苹滩”。

  • 圣姆泉

    亦作圣姥泉。在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瞿唐峡内。南宋陆游《入蜀记》:“发大溪口入瞿唐峡。……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清一统志·夔州府一》:圣姆泉“在奉节县东”。

  • 笮州

    唐贞观八年 (634) 改西恭州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红原、马尔康县境。后废。

  • 北前旗

    俗称布哈公旗。即和硕特北前旗。在今青海天峻县东南。后迁今天峻县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