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卓克基土司官寨

卓克基土司官寨

在今四川马尔康县东南二十里卓克基乡西索村。初建于清乾隆年间,1912年扩建。后毁于火。1937年重建。为四合院式木石结构建筑,依山而建,面积为5400平方米。主楼为一底四层,高19.50米。左右为厢房,均为悬山式。古朴端庄,雄伟壮观。卓克基土司系清乾隆十三年 (1748) 第一次 “大小金川之役” 随征有功授封的。卓克基官寨系土司衙门,是全寨统治中心。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四川省马尔康县东南约10千米的卓克基乡西索村,濒梭磨河东南岸。坐落在一小山丘上的官寨,依山就势,背西北,面东南,为一四合院式木石结构建筑。主楼一底四楼,高19.50米,面阔37.54米,系喇嘛及土司专用经堂。左右两厢楼房分别为一底三楼和一底四楼,为土司住房及小经堂等。正面入口处为一楼一底的密梁平顶式建筑,高7米。一楼为门厅,二楼为土司客厅。两厢及主楼屋顶均为悬山式,各幢楼房内向一侧均有回廊相连,中为天井。外部墙体由石块砌成,古朴凝重。建筑总面积 5400 平方米。卓克基土司系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第一次“大小金川之役”随征有功授封的。官寨建于1912年,20世纪30年代曾毁于火,今存建筑系1937年重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卓克基土司官寨


猜你喜欢

  • 巴郎山

    在今四川小金县东。《清一统志·懋功屯务厅》:巴郎山“在懋功屯务厅东二百一十五里。其山袤延三百余里,与茂州瓦寺土司接界”。民国《懋功县志》: 巴郎山“一名斑斓山。古称冉��,

  • 句无

    春秋越地。在今浙江诸暨市南二十四里句乘山。《国语·越语上》:“句践之地,南至句无。”韦昭注:“今诸暨有句无亭是也。”即此。

  • 矬李遗址

    在今河南洛阳市南二十里矬李村北台地上,伊、洛二水之间。东西500米,南北700米。1975年冬和1976年春,洛阳市博物馆两次进行试掘,发现有墓葬四座,灰坑十多个及房基、水井等。出土器物有石器、玉器、

  • 闷海口

    亦作天长海口、胶海口。在今越南北部河南宁省交水县附近,为红河入海之口。《明史·张辅传》:永乐五年(1407),张辅等“击破(黎)季犛舟师于木丸江。……追至胶水县闷海口”。在今越南南定省交水附近。明永乐

  • 太平沟

    即今黑龙江省萝北县北太平沟乡。产金。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5:“太平沟金矿。此矿隶于观音山厂,距萝北县治六十五里,距观音山一百四五十里。现已开者凡八处。”

  • 老梅树街

    即今安徽桐城县南老梅镇。清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首县图:城南有老梅树街。

  • 嶍峨县

    元至元二十六年 (1289) 降嶍峨州置,属临安路。治所在今云南峨山彝族自治县东北郊登云村。《元史·地理志》 嶍峨县: “昔嶍倪蛮居之,后阿僰酋逐嶍倪据其地,至其孙阿次内附,以其部立千户。” 《清史稿

  • 桐梓县

    明万历二十九年 (1601) 置,属四川遵义府。治所在今贵州桐梓县北六十里新站镇。旋移今桐梓县。清雍正六年 (1728) 随遵义府改属贵州。民国初属贵州黔中道。1920年直属贵州省。在贵州省北部,北邻

  • 下城子

    即今黑龙江穆棱县南下城子镇。为穆棱铁路的起点站。

  • 个罗国

    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西岸吉打及其北部地区。《新唐书·地理志》 广州通海夷道:“(军突弄山)又五日行至海硖……又西出硖,三日至葛葛僧祇国,在佛逝西北隅之别岛,国人多钞暴,乘舶者畏惮之。其北岸则个罗国。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