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北都

北都

①西晋建兴元年(313),鲜卑拓跋猗卢筑盛乐城以为北都。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

②唐武则天长寿元年(692)因并州是武氏故里建为北都。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神龙元年(705)废。开元十一年(723)又因并州为唐高祖发祥地,复建为北都。天宝元年(742)改为北京。上元二年(761)停京号,次年又称北都。

③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四月升镇州为真定府,建号北都。在今河北正定县。同年十一月罢都。

④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十一月改西京太原府为北京,亦称北都。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沿至后晋、后汉不改。


(1)西晋建兴元年(313年)鲜卑拓跋猗卢筑盛乐城以为北都,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2)武周长寿元年(692年),因并州是武氏故里,建为北都,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源镇一带。唐神龙元年(705年)罢。开元十一年(723年)又因并州为唐高祖的发祥地,升为太原府,建北都。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北京。上元二年(761年)停京号;次年又称北都。(3)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升镇州为真定府,建号北都,十一月罢都。(4)五代唐同光元年十一月,改西京太原府为北京,一称北都,沿至晋、汉不改。


猜你喜欢

  • 西华县

    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西华县南。西晋初废。永康元年(300)复置,属颍川郡。东晋改属陈郡。北齐废。隋大业三年(607)改鸿沟县复置,属淮阳郡。治所即今西华县。唐初废。景云元年(710)改箕城县

  • 孟津

    又名盟津、富平津、武济、陶河。古黄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县南、孟津县东北。《尚书· 禹贡》: 导河 “又东至于孟津”。《史记·周本纪》: 武王九年,“东观兵,至于盟津。……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

  • 迁民县

    ①辽圣宗时置,属迁州。治所在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金废为镇。②辽置,属龙州、黄龙府。治所在今吉林农安县境。后废。古县名。辽置,治今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为迁州治所。金降为迁民镇。

  • 归宗寺

    又名瞻云寺。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庐山金轮峰下。《舆地纪胜》卷25南康军:归宗寺“即王羲之宅,墨池、鹅池存焉。寺后有金轮、上霄二峰。水曰鸾溪。唐宝历中,有赤眼禅师居之。佛刹之盛冠于江南,与云居相若。俗谓天上

  • 平夷所

    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在今云南富源县西郊旧城山。二十三年(1390)升为平夷卫。

  • 邓宁郡

    西魏废帝元年(552)置,属邓州。治所在尚安县(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寰宇记》卷134文州:“取前邓羌部落所居为州郡之名。”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地。恭帝二年(555)改为武进郡,后又改为尚安郡。隋

  • 石村汛

    在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西北。《清一统志·广西统部》 义宁协副将:有石村汛,把总驻防。

  • 白螺矶

    即今湖北监利县东南八十四里白螺镇。明、清置巡司于此。

  • 大寒岭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晋书·乞伏乾归载记》:东晋太元二十年(395),西秦将乞伏益州击苻秦故将姜乳于上邽,“至大寒岭,益州恃胜自矜,不为部阵……乳率众距战,益州果败”。

  • 左翼中旗

    ①清顺治十二年(1655)设,属蒙古土谢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戈壁省赛汗都兰南。②又称东路左翼中旗。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设,属蒙古车臣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巴特瑙饶布东。③又称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