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北海县

北海县

隋大业初改下密县置,属北海郡。治所即今山东潍坊市。唐属青州。宋为潍州治。明洪武元年(1368)省入潍州。


古县名。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下密县置,治今山东省潍坊市。属北海郡。唐以后为潍州治,明洪武初废入潍州。


猜你喜欢

  • 杜门

    即覆盎门。汉长安城南面东头一门。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大白杨、小白杨二村之北。《汉书·刘屈氂传》:戾太子军败,“南奔覆盎门,得出”。师古注:“长安城南出东头第一门曰覆盎城门,一号杜门。”

  • 康乐县

    ①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阳乐县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万载县东北四十里罗城乡。隋废。《寰宇记》 卷109袁州万载县: 康乐故城 “宋武帝封临川内史谢灵运为康乐侯,以侯就第即此地也。其城周回山水

  • 野戍

    又名野水渡。在今河南济源市与孟津县之间的黄河上。《资治通鉴》: 唐乾元二年 (759),郭子仪被史思明战败于安阳河,“段秀实帅将士妻子及公私辎重自野戍渡河,待命于河清之南岸”。胡三省注: “野戍即野水

  • 马家桥

    ①一名马桥镇。即今河南辉县市西北百泉镇。清道光《辉县志》卷5《村镇》:北路,“马家桥,至县五里”。②即今湖北咸宁市东南马桥镇。清光绪《咸宁县志》卷1《镇市》:马家桥“东南去县二十里”。

  • 蒿坝

    即今浙江上虞市西南十四里蒿坝乡。《方舆纪要》 卷92绍兴府: 蒿坝在 “府东南八十里。以近蒿山而名。为台、绍二府必经之道”。

  • 亶洲

    岛名。《史记· 秦始皇本纪》: 二十八年(前219),“遣徐市以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正义》 引 《括地志》 云: “亶洲在东海中,秦始皇使徐福将童男女入海求仙人,止在此洲,共数万家,至今洲上

  • 束鹿岩

    在今河北辛集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2束鹿县:束鹿岩“在县(治今辛集市东南新城)北,外隘内广,可容千人。一名三邱古洞。县盖以此岩名”。

  • 榕城

    一作榕海。福建福州市的别称。《清一统志·福州府一》 “冶县故城” 条引 《福建通志》:“宋治平中张伯玉守福州,编户植榕,熙 (宁)、(元)丰以来绿荫满城,暑不张盖。《闽书》: 榕树生至福州而止,故福州

  • 台南市

    1920年日本占领期间设台南市,属台南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仍设台南市,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南市。在台湾省本岛西南部、嘉南平原南部,西临台湾海峡。面积175.6平方千米。人口75.2万。辖东、南

  • 旅顺口

    在辽宁辽东半岛南端、大连市西。古为山东人渡海至辽东的顺路,故名旅顺。明置旅顺口关于此。明 《辽东志》 卷2: 旅顺口关在 “ (金州) 卫南一百二十里。海运舟至此登岸”。后金天聪七年(1633) 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