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庭都护府
唐长安二年(702)改庭州置,治所在金满县(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辖境相当今阿尔泰山以西, 咸海以东, 天山以北和巴里坤湖周围地区。贞元六年(790)陷于吐蕃,废。
唐长安二年(702年)析安西都护府置,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统辖伊、西、庭三州及天山以北西突厥诸羁縻府州,相当今阿尔泰山、巴里坤湖以西至咸海(一说今里海)一带地区。8世纪中叶后,地为回纥、葛逻禄所有。贞元六年(790年),府治为吐蕃攻占,北庭节度奔西州,不久亦为吐蕃所破。
唐长安二年(702)改庭州置,治所在金满县(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里破城子)。辖境相当今阿尔泰山以西, 咸海以东, 天山以北和巴里坤湖周围地区。贞元六年(790)陷于吐蕃,废。
唐长安二年(702年)析安西都护府置,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统辖伊、西、庭三州及天山以北西突厥诸羁縻府州,相当今阿尔泰山、巴里坤湖以西至咸海(一说今里海)一带地区。8世纪中叶后,地为回纥、葛逻禄所有。贞元六年(790年),府治为吐蕃攻占,北庭节度奔西州,不久亦为吐蕃所破。
①一作洙泾。在今上海市金山县。自秀州塘分流而东,合于三泖,为吴淞江西出要路,东汇诸水入黄浦江。《清一统志·松江府一》 引《三吴水利考》:朱泾“西通三泖,南达嘉兴,为往来冲要”。②在今江苏太仓市东。《清
即蒙古土谢图汗部右翼左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布尔根省布尔根。
①即今江苏江浦县西北汤泉镇。《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江浦县 “高望镇” 条下: “县西三十里有香泉镇,以近汤泉而名。《志》 云: 泉在镇西南五里。本名汤泉,明初赐名香泉。”②即今陕西宝鸡县西香泉镇。
在今浙江宁波市镇海区东北招宝山外海中。宋 《宝庆四明志》 卷18定海县: 虎蹲山在 “县东二里。屹立海口,象形而名之”。
南北朝时吐谷浑置,当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清水河注入黄河处附近。《水经·河水注》: “段国 《沙州记》: 吐谷浑于河上作桥,谓之河厉……甚严饰。桥在清水川东也。”
北宋熙宁九年 (1076) 置,属岷州。在今甘肃岷县西。铸铁钱。元废。
在今江苏武进县东南虞桥村。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阳湖县图: 东南有虞桥镇。
在今河南登封市北二十二里少室山阴五乳峰下,少林寺之北。为纪念初祖达摩而建。达摩是释迦牟尼第28传弟子,印度婆罗门禅宗师。泛海至此,传授禅宗,被推为始祖。现存殿房十余间,大殿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
即傅家场。今四川仁寿县东南富加镇。
1934年改保安县置,治所即今陕西志丹县。1936年改名志丹县。旧县名。陕甘苏区设。1934年由陕西省保安县改名。1936年为纪念刘志丹烈士,改名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