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司州
①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置,治所在湖陂城(今湖北麻城市西南)。后废。
②南朝梁大通二年(528)改郢州置,治所在义阳郡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东魏武定七年(549)改为南司州。
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年)以司州改名,治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南,竹竿河以西,湖北省大洪山以东,倒水以西,应城、武汉等市以北地区。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名南司州。
①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置,治所在湖陂城(今湖北麻城市西南)。后废。
②南朝梁大通二年(528)改郢州置,治所在义阳郡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东魏武定七年(549)改为南司州。
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年)以司州改名,治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淮河以南,竹竿河以西,湖北省大洪山以东,倒水以西,应城、武汉等市以北地区。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名南司州。
即今广东曲江县南大坑口镇。粤汉铁路经此。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英德县北有大坑口汛。
在今江西宁冈县东。《明一统志》 卷56吉安府: 拐湖山 “在永宁县 (治今新城镇) 东南六十里。上有泉自山腰涌出,直泻山麓荡为深湖”。
即七鸦浦。今江苏太仓市北七浦塘。
即今河北河间市东北五十里卧佛堂镇。清为驻防要地,设外委驻守。在河北省河间市北部。面积93.2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卧佛堂,人口 4900。传北宋建村时名七星店,元代于村南庙里塑卧佛,遂更
在今宁夏银川市西北拜寺口南侧镇木关沟内之皇城台子遗址。嘉靖《宁夏新志》卷2古迹:避暑宫“贺兰山拜寺口南山之巅。伪夏元昊建此避暑,遗址尚存。人于朽木中尝有拾铁丁长一二尺者”。
①又名温泉。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四十里。《水经·汝水注》: 广成泽水 “自泽东南流,径温泉南。与温泉水合。……泉上,华宇连荫,茨甍交拒,方塘、石沼错落其间”。历代帝王尝游幸于此。《魏书·出帝平阳王纪》:
亦作古里国。在今印度西南沿海之科泽科德一带。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古里佛,当巨海之要冲,去僧加剌密迩,亦西洋诸马头也。”
①北魏普泰中置,属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子县西二十七里岳阳村。北齐废。②隋开皇十年(590)改乐阳郡置,属缘州。治所在今广西横县东北附城乡古城。十八年(598)改为乐山县。③明置,属潼川州。治所在今四
又作惤县、 县。 西汉置, 属东莱郡。 治所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 据许慎 《说文》: “㡉, 布也, 出东莱。” 县以㡉布得名。 东汉为侯国
在今湖南沅陵县东。《方舆纪要》 卷81辰州府沅陵县: 怡容驿 “在府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