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洛县
南朝宋置,为北上洛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镇。南齐改为上洛县。
古县名。南朝宋置,治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北上津。为北上洛郡治。齐改置上洛县。
南朝宋置,为北上洛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镇。南齐改为上洛县。
古县名。南朝宋置,治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北上津。为北上洛郡治。齐改置上洛县。
金改楼板寨置,属崞县。在今山西原平市西二十五里楼板寨村。
①即今北京市怀柔县西北五十二里黄花城乡。《方舆纪要》 卷11昌平州: 黄花镇在 “州北八十里。有城。元置千户所于此。当居庸、古北二关之中,北连四海冶,拥护陵寝,为京师后户”。②北宋于故黄花县置,属梁泉
即今海南省文昌县东南清澜港。《方舆纪要》 卷105文昌县: 清澜港 “在县东南三十里。源出县东下场溪西,二处合流,至此与海潮相会而成港”。明置千户所于此。在今海南省文昌市清澜南。清于此设海口协把总防守
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安徽太和县东南。一说在今阜阳市北。《汉书·地理志》 汝南郡细阳县: 唐颜师古曰: “居细水之阳,故曰细阳。细水本出新郪。” 西晋废。古县名。本战国钜阳邑,后讹为细阳,西汉置县
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北西场一带。《宋书·羊希传》: 南朝宋泰始四年 (468),“希遣平越长史邹琰于朝亭拒战,军败见杀”。即此。又称朝台。在今广东省广州市西北西场一带。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刘思道攻
唐永徽二年 (651) 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清置,在今黑龙江省望奎县附近。一说在绥化市西南永安镇南。清屠寄 《黑龙江舆图说·呼兰城》: “呼兰河既合纳敏河,又西流三十四里,径京旗屯北折而西南流五十四里,右纳通肯河。”
①北魏太和十一年 (487) 置,属弘农郡。治所在蠡城 (今河南洛宁县西二里王范回族镇)。东魏属金门郡。北周改为昌洛县。②东魏兴和中侨置,属宜阳侨郡。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北齐废。古县名。北魏太和十
即今四川叙永、纳溪二县境之永宁河。《方舆纪要》 卷73永宁宣抚司: 永宁河 “亦曰界首河”。《明史·曹震传》: 洪武二十四年 (1391),“会永宁宣慰司言: 所辖地有百九十滩,其八十余滩道梗不利。诏
一名巡店。即今湖北安陆市南二十四里巡店镇。清光绪《德安府志》卷8《兵事》:同治三年(1864)四月,“会都统舒保帅马兵自隔蒲潭至府巡检司”,遏捻军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