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锚司滩
即今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之济猛暗沙。1935年公布名称为利锚司滩。1947年改名济猛暗沙。
即今南海中中国中沙群岛之济猛暗沙。1935年公布名称为利锚司滩。1947年改名济猛暗沙。
即今四川小金县北抚边乡。《清史稿·海兰察传》: 乾隆三十八年 (1773) 六月,“后路贼攻陷底木达,进据登春。海兰察还御”。四十五年(1780) 设抚边营于此。
一名高观山。即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蛇山。为黄鹤山支阜。以山形似高冠,故名。《方舆纪要》 卷76江夏县 “黄鹤山” 条下: “高冠山在城东南。明初,太祖围武昌,城东有高冠山,俯瞰城中,伪汉兵屯戍于此。傅
故址在今马尔代夫之马累。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北溜,地势居下,千屿万岛。舶往西洋,过僧伽刺傍,潮流迅急,更值风逆,辄漂此国。候次年夏东南风,舶仍上溜之北。”公元13世纪前期,郑和下西洋时曾经此。史籍
即今四川巫山县东南之官渡河。《明史·地理志》巫山县:“东有大宁河,又有万流溪,皆注入大江。”《清一统志·夔州府一》:万流溪“在巫山县东六十里。自湖北恩施县大溪河发源,东流至万流驿入大江”。
北魏孝昌三年 (527) 置,属汝北郡。治所在今河南汝州市。后改为汝原县。古县名。北魏初置,治今河南省汝州市。属汝北郡。北齐先后为汝北郡、汝阴郡治。后改名汝原县。
清置,属安吉县。即今浙江安吉县北梅溪镇。《吴兴掌故集》 卷13: “安吉之梅溪以梅得名。”1951年至1958年安吉县治此。(1)在浙江省安吉县东北部,邻长兴县。面积61.6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
元至元二十年(1283)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即今贵州大方县。至元二十九年(1292)属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隶湖广行省。元贞元年(1295)还属云南行省。后废。
即今河南新县西北三十一里陡山河乡。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1: 同治三年 (1864) 四月,太平军自向家店等地,退走 “陡山河保”。
即彭衙、彭戏。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南衙村、北衙村。《史记·秦始皇本纪》: “宪公享国十二年,居西新邑。死,葬衙。” 《索隐》: “宪公灭荡社,居新邑,葬衙。”
元置,即今江西万安县北百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