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山
①即今浙江泰顺县东南与苍南县、福建福鼎县交界处。山下有分水关。《方舆纪要》卷94泰顺县:分水山在“县南二百里,与平阳县西南之松山相接。泉发陇上,东西分流以限闽、浙”,故名。
②在今广西陆川县北。明万历《广西通志》卷5:分水山在“县北五里。水二派:一经县南,左合妙洞(水)通石城;一北经郁林通廉州”。
①即今浙江泰顺县东南与苍南县、福建福鼎县交界处。山下有分水关。《方舆纪要》卷94泰顺县:分水山在“县南二百里,与平阳县西南之松山相接。泉发陇上,东西分流以限闽、浙”,故名。
②在今广西陆川县北。明万历《广西通志》卷5:分水山在“县北五里。水二派:一经县南,左合妙洞(水)通石城;一北经郁林通廉州”。
又名石公山。在今安徽涡阳县东北六十里。清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31颍州府:石弓山“山形如弓,多石”。故名。民国《涡阳县志》卷3:石弓山“三峰弯曲如弓,石质坚莹。一曰石公山,黄石公盖尝隐焉”。在安徽省涡
元改西高州置,属四川行省。治所在今湖北宣恩县南高罗镇。后改为高罗寨长官司。
亦作通明县。南宋绍兴中改明通院置,属达州。治所在今四川城口县西南一百四十里明通镇。一说在今万源市东南一百二十里旧院镇。元至元二十二年 (1285) 废。古县名。南宋置,治今重庆市城口县南明通镇。属达州
①北周武帝时改齐乐县置,属齐通郡。治所在今四川丹棱县。《元和志》 卷32洪雅县: “县西有洪雅川,以名县。” 隋开皇十三年 (593) 改为丹棱县。②隋开皇十三年 (593) 置,属嘉州。治所即今四川
西周属地, 在今陕西商州市境内。 西周《敔簋》: “王命敔追御于上洛、 谷, 至于伊、班。”古邑名。西周时邑,在今河南省西峡县东。
一名桂口镇。即今湖北崇阳县西南桂口乡。清置巡司于此。
①西周封国。姜姓。建都淳于。在今山东安丘市东北三十里。《春秋·桓公五年》:“冬,州公如曹。”《左传》作“淳于公如曹”。杜注:“淳于,州国所都。”春秋初为杞所灭,遂为杞都。②春秋国名。姬姓。在今湖北洪湖
在河北饶阳县西北十三里。《方舆纪要》卷14饶阳县:“县西北十三里有花台,高五丈。相传慕容垂及拓拔珪皆屯营于此。”
即今山东聊城市西三十里道口铺乡。旧属堂邑县。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堂邑县东有道口铺。
五代晋、周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市)里城东面南门。五代梁称观化门,晋天福三年(938)改称仁和门。《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建隆元年(960),赵匡胤陈桥兵变,还开封府,“乃整军自仁和门入,秋毫无所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