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卫
明洪武九年 (1376) 改西凉州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辖境相当今甘肃武威市地。清雍正二年 (1724) 改为凉州府。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西凉州置,治今甘肃省武威市。属陕西都司,后属陕西行都司。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凉州府。
明洪武九年 (1376) 改西凉州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辖境相当今甘肃武威市地。清雍正二年 (1724) 改为凉州府。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西凉州置,治今甘肃省武威市。属陕西都司,后属陕西行都司。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凉州府。
清宣统三年 (1911) 置,属四川省。治所在今西藏洛隆县西硕般多。后属西康省川边道。“硕督”,藏语意为险岔口、税官岔口。旧县名。清宣统三年(1910年)置硕般多理事官。1913年改置硕督县,治硕般多
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北五里。《元丰九域志》卷5:庐江县“有东顾山”。《清一统志·庐州府一》:东顾山“俗名马家山,为县左护,有黄荆、金狗、诸窝泉出此,灌溉田亩”。
①在今山西静乐县西南。《清一统志·忻州》:岚河“源出太原府岚县,即渌水,大贤二河下流,径古石门入县界,合龙泉水,又十五里过进牛村东北入汾”。②在今陕西安康市西南。《水经·沔水注》:“汉水又东径岚谷北口
在今云南禄丰县北十六里山坡上。从1975—1980年进行八次发掘。获腊玛古猿头骨三具,西瓦古猿头骨一具,带牙齿上、下颌骨破片三十余件,牙齿四百余枚。还发现长臂猿、三趾马、大唇犀、爪兽、剑齿象、虎、立齿
即今黑龙江省海林市南海浪河。源出市西南张广才岭,东北流入牡丹江。《金史·世纪》: “是时,邻部虽稍从,孩懒水乌林答部石显尚拒阻不服。攻之,不克。” 即此。清作海兰河。古水名。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支流海浪
①指今广西黔江、郁江合流以后之名称。即西江从桂平县至梧州市段的别称。《元和志》 卷37龚州平南县: “龚江 一名浔江,亦名都泥江,在县南五十步。” 《舆地纪胜》 卷110浔州: 浔江 “在桂平县北二十
即今四川乐山市金口河区金河镇。民国《峨边县志》 卷2: 金口河场 “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为大渡河上重要集镇。
南齐建武三年(496)置,属益州。治所即今四川眉山县。左郡为僚族聚居地,辖境相当今四川眉山、丹棱等县地。梁改为齐通郡。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内。《渚宫旧事补遗》: “湘东王绎于子城中造湘东苑。穿池构山,长数百丈,植莲浦中,缘岸杂以奇木。”
1914年改阿尔泰办事大臣辖地置,治所在承化寺(今新疆阿勒泰市)。辖境相当今新疆阿勒泰、吉木乃、青河、富蕴、布尔津、福海、哈巴河等市县地及蒙古共和国科布多河上源、布尔干河上源地区。1919年改为阿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