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内蒙古

内蒙古

清地区名。指内札萨克蒙古六盟之地。明末,漠南(包括兴安岭东)蒙古各部归附后金、清,编为旗,设札萨克管领;至康熙九年(1670),陆续增置至四十九旗,各旗牧地也先后划定。按各部地域,若干旗会为一盟,置盟长主持会盟事,共分设哲里木、昭乌达、卓索图、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伊克昭六盟,称内札萨克蒙古,隶于理藩院。其后,西套二札萨克旗(阿拉善额鲁特旗和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归化城土默特都统旗和察哈尔八总管旗也被视为属内蒙古地区。


(1)地区名。指大漠以南的蒙古地区。清代文献中有时专指内札萨克六盟二十四部四十九旗,附以归化城土默特,有时兼指察哈尔诸部及西套蒙古,通行于清末以前。内札萨克六盟:科尔沁、郭尔罗斯、杜尔伯特、札赉特四部十旗,盟于哲里木,牧区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通辽市东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南、通肯河以西、松花江以北,吉林省松花江、伊通河以西,辽宁省彰武、法库、昌图县以北地区;扎鲁特、喀尔喀左翼、奈曼、敖汉、翁牛特、阿鲁特科尔沁、巴林、克什克腾八部十一旗,盟于昭乌达,牧区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与所辖北部县、旗及通辽市西部;土默特、喀喇沁二部五旗,盟于卓索图,牧区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宁城县,辽宁省建昌、朝阳、阜新等市、县以北和彰武以西地区;乌珠穆沁、浩齐特、阿巴哈纳尔、阿巴噶、苏尼特五部十旗,盟于锡林郭勒,牧区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大部,以上为东四盟。四子部落、喀尔喀右翼、茂明安、乌喇特四部六旗,盟于乌兰察布,牧区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部、固阳县及乌兰察布盟、巴彦淖尔市大部;鄂尔多斯一部七旗,盟于伊克昭,牧区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及陕西省长城以北地区,以上为西二盟。归化城土默特二旗,牧区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东部及和林格尔、清水河、托克托、土默特左右旗、武川县地。察哈尔诸部八旗,牧区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凉城、卓资、化德三县,察哈尔右翼前、中、后旗,镶黄旗、正镶白旗。西套阿拉善厄鲁特旗,牧区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右旗;额济纳土尔扈特旗,牧区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地。哲里木盟科尔沁部受奉天将军监督,郭尔罗斯部受吉林副都统监督,札赉特、杜尔伯特受黑龙江副都统监督。昭乌达盟、卓索图盟诸部受热河都统监督,锡林郭勒盟诸部受察哈尔都统监督,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诸部受绥远将军监督。西套蒙古二旗受宁夏将军管辖,归化城土默特二旗归绥远将军直辖,察哈尔八旗归察哈尔都统直辖。1914年,改置为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特别区。(2)内蒙古自治区的简称。


猜你喜欢

  • 东海郡

    ①秦置,治所在郯县(今山东郯城县北门外)。楚、汉之际为郯郡,西汉仍为东海郡。辖境相当今山东费县、临沂市和江苏赣榆以南, 山东枣庄市、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东汉以后属徐州,缩小。三国魏黄

  • 逡遒县

    ①西汉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肥东县东二十里龙城。东汉作浚遒县。西晋属淮南郡。《晋书·石勒载记》: “石聪攻寿春,不克,遂寇逡遒、阜陵,杀掠五千余人,京师大震。” 即此。东晋咸和初废。②东晋咸和初侨

  • 碎叶 (葉) 城

    又名素叶城、索虏城、素叶水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南岸托克马克附近。《新唐书·地理志》: 安西大都护府 “有保大军,屯碎叶城”。即此。诗人李白出生于此。

  • 桶冈

    在今江西崇义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8南安府崇义县: 桶冈在 “县西二百余里,接湖广郴州界。山深谷广。正德初,广东、湖广旱饥,流民逋逃其间,后遂为盗,号曰輋贼。抚臣王守仁既破横木左溪贼,进攻桶关。贼

  • 太王陵

    在今吉林集安市东十里洞沟河畔,地处禹山南麓的岗地上。是高句丽第十九代永乐太王谈德的陵墓。谈德是高句丽历史上最强盛时期的统治者,薨于公元412年,陵墓当建于4世纪末或5世纪初。规模宏大。共计十六级阶坛,

  • 廉里

    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北。《汉书·龚胜传》:“胜居彭城廉里,后世刻石表其里门。”

  • 旧青浦

    古名青龙镇。即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旧青浦。因明嘉靖中于此置青浦县,万历后青浦县徙治唐行镇(今青浦县),故以此为旧青浦。

  • 春申江

    即今上海市黄浦江的别名。旧误传此江为战国时楚春申君黄歇所疏导,故名。简称申江。即今上海市境内黄浦江。相传战国楚春申君黄歇疏凿此江,故名。

  • 干水县

    唐天宝元年(742)改招义县置,属招义郡。治所在今广东廉江市西北七十里。乾元元年(758)属罗州。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废入吴川县。古县名。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招义县置,治今广东省廉江市西北。

  • 三江河

    即今四川酉阳县土家族苗族自治东部之酉水,为沅江上源支流。《方舆纪要》卷73酉阳宣抚司:三江在“司东北九十里。源出酉阳山,亦曰酉水,有三小溪流合焉。又合平茶水及楠溪,东注辰州大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