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兴城镇

兴城镇

即今河北迁西县治。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迁安县图:西北有兴城镇。1949年于此设迁西县。


(1)在河北省迁西县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34平方千米。人口7.5万。镇人民政府驻兴城,人口 9340。明代筑土城,屡筑屡塌,故名破城。1920年取吉利之意改今名。1946年设县,为县治。1953年设城关乡,1956年改兴城镇,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镇。主产小麦、玉米、甘薯,盛产板栗、核桃、安梨。有服装、针织、链条、阀门等厂。大秦铁路,丰董、三抚公路经此。(2)在黑龙江省肇州县北部。面积310平方千米。人口4.9万。镇人民政府驻徐家围子,人口 5440。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徐姓人在此开荒建屯,称徐家围子。1946年设第四区。1956年改兴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85年改镇。是县北部的区域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主产玉米、大豆等。有电器、建材、饲料加工等厂。203国道经此。(3)在广东省兴宁市西南部、宁江中游。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22.5万。镇人民政府驻兴城老街。南齐析古兴宁县置齐昌县时,仅为城南圩镇。明洪武二年(1369年)移治于此(原治宁中洪塘坪)。成化三年(1467年)始筑砖城,并设镇。1994年为兴宁市治,福兴乡并入。有纺织、机电、机械、手工艺、被服、塑料和食品加工等厂。“珍珠红”糯米酒有名。广梅汕铁路经此设站,205国道和平松公路在此交会。古迹有大成殿、尊经阁等。潮州会馆、兴宁体育场(旧称大坝里)是周恩来1925年率东征军路过兴宁时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猜你喜欢

  • 闾丘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青州。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南。大业初省入寿光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寿光县置,治今山东省寿光市南。属北海郡。大业初省。

  • 东冶

    今福建福州市。《史记·东越列传》:西汉高帝五年(前202),“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即此。即今福建省福州市。《史记·东越列传》: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

  • 永明岭

    即都庞岭。在今湖南与广西交界处。《明史·地理志》永州府永明县:“北有永明岭,即都庞岭,五岭之第三岭也。”

  • 孱亭县

    亦作潺亭县。南朝梁置,属巴西梓潼郡。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罗江镇。西魏改为万安县。《隋书·地理志》 金山郡万安县: “旧曰孱亭,西魏改名焉,置万安郡。”

  • 回蹬山

    在今云南禄丰县西。《清一统志·楚雄府》:回蹬山“在广通县(今广通镇)西十五里。相传阁罗凤侵柘东城至此,雷雨天昏,其下劝之回,因名”。

  • 容山长官司

    元置,属播州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湄潭县东。明属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九年 (1601)省入湄潭县。元置,治今贵州省湄潭县东。属播州宣慰司。辖境相当今贵州省湄潭县一带。明万历年间废。

  • 大塘墟

    ①即今广东三水市北大塘镇。清光绪《广州府志》卷69墟市:三水县有“大塘墟”。②即今广西北流县西北新圩镇大塘村。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北流县图:西北有大塘墟。

  • 大兴府

    金贞元元年(1153)改析津府置,建为中都,属中都路。治所在析津县(今北京城西南,贞元二年改名大兴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内长城以南永定、北运河流域间地。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改名大都路。金贞元二年(

  • 留山

    一名丹霞山。在今河南南召县东。《金史·武仙传》: 天兴元年 (1232),金兵败于三峰山,武仙“遂走南阳留山,收溃军得十万人,屯留山及威远寨,立官府,聚粮食,收器械”。即此。(1)古山名。在今河南省南

  • 边府睑

    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北。《元史·地理志》隆州:“蒙氏改会川为会同逻,立五睑,本州为边府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