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兴和路

兴和路

元皇庆元年(1312)改隆兴路置,属中书省。治所在高原县(今河北张北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北、怀安,山西天镇县,内蒙古集宁市、太仆寺旗之间。明初改为兴和府。


元皇庆元年(1312年)以隆兴路改名。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张北、怀安二县,山西省天镇县,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太仆寺旗等地。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为兴和府。


猜你喜欢

  • 新招水

    即今广东广宁县南之宾亨河,为绥江支流。《舆地经胜》 卷96肇庆府: 滑水,“ 《图经》云: 在四会县西南二百五十里。源出康州悦城界,合新招之水,注于江”。《方舆纪要》 卷101广宁县:新招水 “在县西

  • 西津镇

    五代王闽时置,属龙津县。在今福建南平市西,富屯溪、沙溪交会之口。宋属剑浦县。《元丰九域志》卷9南剑州:剑浦县有西津镇。明嘉靖《延平府志》卷4古迹:废四镇,“延平旧有四镇……南平县西四十里,沙县、顺昌二

  • 细腰城

    北宋庆历四年 (1044) 筑,属环州 (后属原州)。在今甘肃环县西。《宋史·种世衡传》: “范仲淹檄令与蒋偕筑细腰城,世衡时卧病,即起,将所甲士昼夜兴筑,城成而卒。” 即此。

  • 百曳滩

    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十里沅江中。《方舆纪要》卷81沅陵县“沅江”条下:百曳滩“相传后汉刘尚征蛮至此,江流峻急, 以百夫曳之不能进”。

  • 古城洼

    即汉日勒县故治。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北定羌庙东十里。

  • 珊瑚川

    在今甘肃宁县西。《方舆纪要》 卷57宁州: 珊瑚川 “在州西十五里,下流亦会于九龙川。一云珊瑚谷水,东南至栒邑入洛”。

  • 落浦河

    即今四川珙县北境之洛浦河。《清史稿·地理志》 珙县: “珙溪 一名落浦河,径县西南,折而东北入长宁,合淯溪。”

  • 台骀泽

    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南。《左传·昭公元年》:“台骀,汾神也。”《方舆纪要》卷40太原县:台骀泽“在县南十里,即晋泽也。旧为晋水汇流处,蒲鱼所钟”。今泽已湮涸。

  • 拜寺口双塔

    在今宁夏贺兰县西北九十里贺兰山拜寺口北岗上。建于西夏时期。两塔东西对峙,相距80米,均为砖砌空心八角檐式塔,高40余米。东塔十三层,自二层以上每层每面影塑两个彩绘兽面,兽面之间彩绘日、月、云图案,造型

  • 大营城

    ①在今山东昌邑市南五里。《方舆纪要》卷36昌邑县“都昌城”条下:“今城南五里有大营城,北五里有小营城,俗为大营、小营二村,相传即孔融与黄巾相拒处。”②即大莹城。在今山东滨州市滨城镇西二十五里。《方舆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