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兰田镇

兰田镇

在今江西南城县东。《清一统志·建昌府》:兰田镇“在南城县东八十里,与新城县接界。宋置税务,元改为驿。明改置巡司。今裁”。


(1)古镇名。在今江西省南城县东,属南城县。宋置税务,元改为驿,明改置巡检司,清废。(2)今镇名。(1)在安徽省休宁县北部。面积87.8平方千米。人口 8100。镇人民政府驻兰田,人口860。因村中有一池塘水深色蓝,故名蓝田,后谐音为兰田。1949年设兰田乡,1958年改为公社,1984年复设乡。1992年南塘、儒村二乡并入置兰田镇,1993年原南塘乡析出。产茶叶、木材、香榧、石耳和灵芝、黄连等名贵药材。有木材加工、面粉、制茶等厂。镇区沿夹源溪西岸分布。为休宁北部重要集镇,有“休北中心”之称。屯黄公路经此。(2)在贵州省天柱县北部、蓝田河北岸、河谷坝子中心。面积153平方千米。人口2.9万。镇人民政府驻兰田街,人口 3980。过去有一长形田块横于村口,行路不便,人称“拦田”,后改兰田。清设兰田塘。1932年置兰田镇。1940年为蓝田联保,1942年为北安乡,1944年设兰田乡。1961年建蓝田公社,1984年改为镇。1992年三合乡并入。主产稻、玉米、小麦、油菜籽。有农具修造、粮油加工、运输、建筑等厂。邦瓮、天瓮、天大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沩山

    ①又名大沩山。即今江西铜鼓县西大伪山。《清一统志·南昌府一》:大沩山“在义宁州西南二百五十里,周四十里。西通湖南浏阳,东通新昌,南通萍乡。林木茂盛。昔为盗薮,明万历中设铜鼓石营守备于此”。②即小沩山。

  • 秃尾河

    在今陕西省北部。今仍名秃尾河。源出神木县西北公泊海子,东南流径佳县北入黄河。《清一统志·榆林府一》:圁水,“《通志》:有秃尾河, 自安定堡北塞外流入,又东南径高家堡西,合永利河、蒺藜川,又东南合开光川

  • 望苍坝

    亦作旺苍坝。即今四川旺苍县。1941年于此设旺苍设治局,1945年改为旺苍县。

  • 昌宁县

    ①北魏延兴四年 (474) 置,属定阳郡。治所在今山西乡宁县西。北周属中阳郡。隋属文城郡。唐属慈州。五代唐改为乡宁县。②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冀州。治所在今河北武邑县东北。大业初废。唐武德四

  • 渤海郡

    ①南朝宋武帝侨置,属翼州。治临济城(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苑)。其后治所在重合县 (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故 《魏书·地形志》 称: 渤海郡“故临淄地”。北齐废。②隋大业二年 (606) 改沧州置,治所在

  • 茶王城

    在今湖南茶陵县东七十里古城营。汉置茶陵县于此。宋本 《寰宇记》 卷 115衡州茶陵县:“又按 《图经》 云,茶陵者,所谓陵谷名焉。今攸县东一百四十里茶陵故城是,汉为理所,俗名茶王城。” 《方舆纪要》

  • 顶湖山

    即今广东肇庆市东北四十里鼎湖山。《明一统志》 卷81肇庆府: 顶湖山 “山势雄峻,为一方之镇山。顶有湖”。《清一统志·肇庆府》: 顶湖山“道书以为第十七福地,东北有飞泉洞,瀑布飞流如万斛珠。上有方石,

  • 五泄

    即今浙江诸暨市西三十六里五泄瀑布。《水经·渐江水注》:泄溪“溪广数丈,中道有两高山夹溪,造云壁立,凡有五泄,下泄悬三十余丈……中三泄不可得至,上泄悬二百余丈,望若云垂,此是瀑布,土人号为泄也”。即五条

  • 苇桥

    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或在库尔勒市境。《后汉书·班超传》:永元六年(94),超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兵讨焉耆,兵到尉犁界,“焉耆国有苇桥之险,广乃绝桥,不欲令汉军入国。超更从它道厉度”。清祁韵士《西

  • 沃水

    即今内蒙古凉城县南弓坝河。《水经·河水注》:“中陵水又北分为二水,一水东北流谓之沃水……沃水又东北流注盐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