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光化县

光化县

①北周改新化县置,属随郡。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南光化铺乡。隋属汉东郡。唐属隋州。北宋熙宁元年(1068)废。

②北宋熙宁五年(1072)改乾德县置,属襄州。治所在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西集街。元祐初为光化军治。后废。元至元十四年(1277)复置,属南阳府。十九年(1282)改属襄阳路。明属襄阳府,隆庆末,移治阜城卫(今老河口市东北十里光化乡)。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1945年移治老河口(今老河口市)。1983年撤销,并入老河口市。


(1)古县名。北周改新化县置,治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南光化铺。属随郡。隋属汉东郡。唐属随州。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废入随县。(2)古旧县名。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改乾德县置,治今湖北省老河口市西北。属襄州。元祐初仍改为乾德县。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复改为光化县,属南阳府;十九年改属襄阳路。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入谷城县,十三年复置。属襄阳府。隆庆末以汉水时溢,徙治今老河口市东北光化镇。清仍属襄阳府。1922年迁治老河口,即今老河口市。1951年以老河口镇析置老河口市。1952年老河口市撤销并入。1960年均县并入。1979年析县城区设老河口市。1983年并入老河口市。


猜你喜欢

  • 中平县

    北宋初置,属南丹州。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北。南宋废。

  • 乌里州

    亦作乌丽、乌里。当今越南岘港南之广治至平治天省南部顺化、广治一带。《宋史·占城传》:“占城国在中国之西南。……北曰乌里州。”

  • 朗溪

    在今湖南黔阳县西南。自会同县流入县界,在托口入沅水。《元和志》卷30朗溪县: “在朗溪之侧,因为名。”

  • 阿旁部

    唐南诏置,属拓东节度。在今云南大关县南部。

  • 宣文堂

    北魏平城宫殿堂。在今山西大同市北。《魏书·高祖纪》 载: 太和十二年 (488) 九月,“起宣文堂、经武殿”。太和十七年 (493),“三月戊戌,改作后宫,帝幸永兴园,徙御宣文堂”。

  • 峡江站

    元置。即今江西峡江县(巴丘)。明废。元置,即今江西省峡江县。属新淦州。明时废。

  • 去畿陂

    在今内蒙古太仆寺旗南。《魏书·太宗纪》:北魏神瑞二年(415),“六月戊午,幸去畿陂,观渔”。

  • 葵谷

    亦名奴葵谷。在今甘肃临夏市东。《晋书·苻坚载记上》: 东晋太和二年 (367),“张天锡率步骑三万击李俨,攻其大夏、武始二郡,克之。天锡将掌据又败俨诸军于葵谷”。即此。在今甘肃省永靖县境内。东晋太和二

  • 天井汪

    在今山东费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33费县:天井汪,“《志》云:源自平地涌出,其下流即涑水也”。

  • 台北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置,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北市。在台湾省本岛北部。面积272.16平方千米。人口263.3万。是台湾省省会、第一大城市。辖松山、大安、古亭、双园、龙山、城中、建成、延平、大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