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雨山
在今陕西志丹县西一里。《方舆纪要》 卷57保安县 “九吾山” 条下: 候雨山 “旁有石室,天将雨,则此山烟雾四塞,人以为候”。
在今陕西志丹县西一里。《方舆纪要》 卷57保安县 “九吾山” 条下: 候雨山 “旁有石室,天将雨,则此山烟雾四塞,人以为候”。
即今四川南部县西大桥镇。为唐新井县治所。北宋著名学者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三兄弟故里。
在今福建长乐市西。《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西峡江在“府东南六十里。受永福县印溪之水,流经此,接仙崎江。又东流十余里,东峡江亦流合焉。东峡即南台下流也。亦曰峡江,两山夹峙,上合诸水,下通潮汐,阔十余里
隋开皇十三年 (593) 置,为黔州治。治所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郁山镇。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四川卷上: 彭水县 “因彭水为邑名”。大业三年 (607) 为黔安郡治。唐武德元年(618)
南朝宋孝武帝分安陆县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孝昌县北。因孝子董黯立名。明帝时为南义阳郡治。西魏为岳州岳山郡治。隋大业初属安陆郡。唐属安州。元和三年(808)废。咸通中复置,五代唐同光二年(924)改
1936年由太仆寺右翼牧厂改置,旗驻地在上都河(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上都河)。
在今江苏溧水县东南三十五里。宋《景定建康志》卷17:马占山“梁大同二年采铜于此”。
①汉洛阳城南城西头第一门。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唐骆宾王 《和李明府》 诗: “津门对小平(按: 即小平津,在今河南孟津县东北)。”②天津市之别称。明永乐二年 (1404) 筑城,移天津卫于此,为北京门
又称伴溪落恐部。宋大理置,属秀山郡。在今云南红河县西南二十六里朝阳。元属和泥路。明改落恐甸长官司。
即今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大瑶山。《清史稿·地理志》 修仁县: “修江出西南瑶山界分水坳。”在广东省北部乐昌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境。为瑶族聚居地,因名。山体呈南北走向,由变质岩、砂岩、石灰岩等构成。一般海拔
即今江西武宁县西八十三里木皋。《清一统志·南昌府二》:木高“在武宁县,有县丞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