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兰哈拉
即“三姓”。
即“三姓”。
北宋置,属合水县。在今甘肃华池县东南凤川河畔。《方舆纪要》卷57合水县:凤川砦“在县东北五十里。亦曰凤川镇。宋范仲淹所置”。在浙江省桐庐县东部。面积151.9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凤岗,
即今四川遂宁市西南拦江镇。光绪 《遂宁县志》 卷1: 拦江河在 “县西一百五十里”。清乾隆二年 (1737) 于此设盐课使署。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西部。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4.2万。镇人民政府驻拦江
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黎川水西岸 (今洪门水库内)。《清一统志·建昌府二》 “旴江驿” 条下: “义硝石镇,在府东四十里。旧有驿。”
①瓯江支流。即今浙江武义县西南宣平港上源之桃溪。《方舆纪要》 卷94宣平县: 桃溪在 “县(治今柳城镇) 北三十里”。②一名永春溪。即今福建永春县南桃溪。《方舆纪要》 卷99永春县: 桃溪在 “县治南
在今甘肃成县东南七里。《方舆胜览》卷70同庆府:万丈潭,“《旧经》昔有黑龙自潭飞出”。杜甫有《万丈潭》诗:“青溪合冥寞,神物有显晦。龙依积水蟠,窑压万丈内。”
①东汉明帝改博山县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南。应劭曰: “在顺水之阳也。” 故名。西晋属顺阳郡。南齐改名从阳县。后复为顺阳县。北周废入清乡县。隋开皇初改清乡县复置,属邓州。移治今邓州市西三十里
又称热水墓群。在今青海都兰县东南热水乡扎麻日。为我国唐代早期吐蕃大型墓葬群,共有墓葬二百余座。其中一座大墓葬封土高11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为唐代吐蕃贵族墓。经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有古藏文木牍
在今西藏江达县东北同普。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山川》:江达,“《旧志》称工布江达。工布者,东南别一部落也。江达乃正站”。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江达宗。1960年与西邓柯宗合并设江达县。治所在今县西江达镇。
即今四川雷波县西南之西苏角河。《清一统志 · 叙州府一》: 秦沙河 “在雷波厅西南七十里。源出蛮界,东流入金沙江。水石相激,声如奏乐”。
亦名温秀岭。即今陕西礼泉县北五凤山,为礼泉、乾县和永寿三县界山。宋敏求 《长安志》 卷16: 温宿岭 “汉时温宿国人令居此地田牧,因以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