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休宁县

休宁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海宁县置,属歙州。治所在南当水口山上(今安徽休宁县西三十里渠口乡)。取旧县名休阳、海宁首尾各一字为名。大业三年(607)为新安郡治。唐武德四年(621)仍属歙州。七年(624)移治万岁山(今休宁县东万安镇)。天宝九年(750)移治松萝山之阳(即今休宁县治)。北宋宣和三年(1121)属徽州。元属徽州路。明属徽州府。民国初属安徽芜湖道。1928年直属安徽省。


在安徽省南部、新安江上游。属黄山市。面积 2152 平方千米。人口27.4万。辖9镇、24乡。县人民政府驻海阳镇。西汉为歙县地。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析置休阳、犁阳二县。三国吴永安元年(258年)避孙休讳,改休阳为海阳。西晋改海阳为海宁,改犁阳为黎阳,同属新安郡。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废黎阳县入海宁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取休阳、海宁各一字改为今名,属歙州(见《元和郡县志》)。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属徽州。元属徽州路。明、清属徽州府。1914年属芜湖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45年专署迁屯溪。1949年属皖南行署区徽州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徽州专区。1956年属芜湖专区,1961年复属徽州专区(1971年改地区)。1987年黄山地区撤销,改为黄山市辖县。地处皖南山区南部。率水发源于六股尖东坡,曲折东流,纳县境东南诸水,到屯溪与横江汇流后称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甘蔗为主。为名茶“屯绿”主产地。林产以松、杉、毛竹为主。土特产有香榧、冬笋、青檀皮、山苍子、猕猴桃等。工业有制茶、电池、五金电器、建材、酿酒、陶瓷等厂。皖赣铁路和慈张公路横贯县境北部。屯开、休婺公路分别南通浙、赣。名胜古迹有齐云山风景区和三槐堂、黄村进士第、戴震墓等。


猜你喜欢

  • 杧洲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海中漭洲岛。清宣统《广东舆地图说》卷1:杧洲“地最险隘,夙为盗薮”。即今广东省台山市西南海中漭洲。

  • 石矶津

    即富溪津市。今福建福安市西南廉村。

  • 白沙渡

    ①在今浙江建德市南新安江上。宋《淳熙严州图经》卷2建德县:“白沙渡在县(治今梅城镇)西六十里。”《方舆纪要》卷90建德县:白沙渡“新安江渡口也。《南征记》:自建德县绕乌龙岭背,出白沙渡入寿昌,自常山县

  • 涛洛镇

    亦作涛雒镇。金置,属日照县。即今山东日照市西南涛雒镇。

  • 忠清庙

    又称伍子胥庙。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东南吴山上。相传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子胥以忠死谏,成为 “随潮往来之鬼神”,后人遂立祠胥山 (即吴山),以为纪念。北宋大中祥符五年 (1012) 赐额 “忠清”,封英烈王,

  • 龙湖

    ①在今福建泉州市南。《寰宇记》卷102泉州晋江县:“龙湖在县南一百里,有庙存焉。”明《八闽通志》卷7《地理志·山川》:龙湖“在府城南。相传湖与海通,中为涌沙所隔,遂别为湖。尝有龙出入其中,故名”。《清

  • 脱斡怜万户府

    元初置,属女直水达达路。治所在脱斡怜 (今黑龙江省桦川县东北万里通和)。后废。

  • 虞县

    ①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虞城县北二十二里李老家乡附近。西汉属梁国。北魏废。②东晋安帝侨置,为马头郡治。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南齐属钟离郡。后废。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南省虞城县北,属砀郡。汉、

  • 禾山寺

    在今江西永新县西秋山。《清一统志·吉安府二》:禾山寺“在永新县西禾山赤面峰下。旧名甘露寺。唐宋僧徒最盛,千僧釜尚存。山前龙门溪,悬流长数十丈”。

  • 石花屿

    在今河北保定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2清苑县:石花屿“高数仞,广数十丈,中多花卉。宋时尝置戍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