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代县

代县

①秦置,为代郡治。治所在今河北蔚县东北。西晋永嘉后废。

②明洪武二年(1369)改代州置,属太原府。治所即今山西代县。八年(1375)升为代州。清雍正二年(1724)升为直隶州。1912年改为代县,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1)古县名。秦置,治今河北省蔚县东北代王城,为代郡治。东汉属代郡。三国魏、西晋仍为代郡治。十六国后燕建兴三年(388年)省。(2)今县名。在山西省北部、五台山西麓。属忻州市。面积 1696 平方千米。人口20.3万。辖6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上馆镇。西汉置广武县,城址在今县城西古城村,为太原郡都尉治。东汉改属雁门郡。三国魏为雁门郡治。北魏明帝移治古上馆城内,即今代县。北周大象元年(579年)移肆州治此。隋开皇五年(585年)改肆州为代州,十八年改广武县为雁门县。大业三年(607年)改代州为雁门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雁门郡为代州;天宝元年(742年)复为雁门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为代州。蒙古中统四年(1263年)并雁门县入代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称代县;八年复升为州。清初称代州;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1912年废州为代县。1914年属雁门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3年山阴、代县并为山代县,后旋复分。1949年属忻县专区。1958年繁峙、代县二县合并,1961年复为原制。1967年属忻县地区,1983年属忻州地区。2000年属忻州市。滹沱河、峪河、中解河、峨河、胡峪河流经。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高粱、谷子、玉米、小麦、稻、莜麦、豆类、马铃薯、辣椒为主。矿产有铁、铜、金、钒、钛、云母、金红石、石棉、石英、长石、石墨、蓝晶石、褐煤、泥炭等。工业有电机、化工、建材、纺织、酿酒、采矿、塑料等。京原铁路和108、208国道经此。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边靖楼、阿育王塔、杨忠武祠、赵杲观、内长城、雁门关等。


猜你喜欢

  • 明正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

    简称明正土司。清康熙五年 (1666) 改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置,属雅州府。治所在打箭炉 (今四川康定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康定、丹巴、雅江、九龙及道孚等县地。宣统三年(1911) 改流。

  • 治平镇

    北宋置,属虞城县。在今河南虞城县境。

  • 拔底延城

    一名王舍城。 南北朝时期西域哒国都城,在今阿富汗北部伐济腊巴德。《魏书·西域传》:哒国 “其王都拔底延城, 盖王舍城也。 其城方十里余,多寺塔,皆饰以金”。

  • 长箱城

    在今河南长葛县东北十六里老城镇。《元和志》卷8许州长葛县:长箱城,“东魏武定五年,清河王高岳率众围西魏将王思政于颍川,因筑此城。初以车箱为楼,因名长箱城”。隋置长葛县于此。

  • 高林村

    即今河北徐水县北二十里高林镇。清同治《畿辅通志》 卷47安肃县图: 北有高林村。

  • 尉武

    在今安徽凤台县境。《宋书·刘康祖传》:元嘉二十七年 (450) 北伐,康祖率豫州军出许、洛,北魏引大众南度,“南王平铄在寿阳,上虑为所围,召康祖速反。康祖回军,未至寿阳数十里,会虏永昌王库仁真以长安之

  • 贾胡堡

    在今山西灵石县西南五十里蛤蜅岭上。《资治通鉴》: 隋义宁元年 (617),李渊起兵太原,至西河,“入崔鼠谷,壬戌,军贾胡堡”。即此。在今山西省灵石县西南。隋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自太原入关中,军贾

  • 三屯堡

    在今山西左云县北二十里三屯村。《方舆纪要》卷44大同府:三屯堡“在左卫北。隆庆三年土筑,万历二年增修。周不及一里,分边亦仅一里零,边外土城一带,即属部驻牧。堡虽临边,而山险足峙,左卫之屏障也”。在今山

  • 洛南县

    ①隋开皇五年 (585) 改拒阳县置,属商州。治所在今陕西洛南县东南八十里古城镇。《寰宇记》 卷141洛南县: “取洛水之南为名。” 大业初属上洛郡。大业十一年 (615) 移治今洛南县东。唐属商州,

  • 亦马剌卫

    又作亦马剌山卫。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今黑龙江省巴彦县西北西集镇北野马山。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