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都观
今四川丰都县东北名山上之天子殿(阎王殿)。南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酆都)县三里有平都山仙都道观。本朝更名景德。冒大暑往游,阪道数折,乃至峰顶。碑牒所传,前汉王方平、后汉阴长生皆在此山得道仙去。有阴君丹炉及两君祠堂皆存。祠堂唐李吉甫所作,壁亦有吉甫像。有晋、隋、唐三殿,制度率痹狭不突兀,故能久存。壁皆当时所画,不能尽精,惟隋殿后壁十仙像为奇笔。……观中唐以来,留题碑刻以百数,暑甚不暇徧读。道家以冥狱所寓为酆都宫。”
今四川丰都县东北名山上之天子殿(阎王殿)。南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下:“(酆都)县三里有平都山仙都道观。本朝更名景德。冒大暑往游,阪道数折,乃至峰顶。碑牒所传,前汉王方平、后汉阴长生皆在此山得道仙去。有阴君丹炉及两君祠堂皆存。祠堂唐李吉甫所作,壁亦有吉甫像。有晋、隋、唐三殿,制度率痹狭不突兀,故能久存。壁皆当时所画,不能尽精,惟隋殿后壁十仙像为奇笔。……观中唐以来,留题碑刻以百数,暑甚不暇徧读。道家以冥狱所寓为酆都宫。”
北魏将毛鸿宾筑,在今陕西耀县西南。
又作拉绥宗、拉索勒宗、塔克博拉索勒宗。即拉巴随。治所在今西藏加查县西南拉绥。“拉岁”,藏语意为敬神。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 (448) 灭焉耆国置,治所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城子。《魏书·唐和传》: 与万度归讨焉耆,“后同征龟兹,度归令和镇焉耆”。即此。唐代为安西四镇之一,唐末陷于吐蕃。在新疆维
①西晋改涪县置,属梓潼郡。治所在今四川绵阳市东涪江东岸。《晋书· 孝怀帝纪》:永嘉五年 (311),“李雄攻陷涪城,梓潼太守谯登遇害”。即此。东晋移梓潼郡于此。南朝宋复为涪县。②南朝梁置,为始平郡治。
一名大金山。在今福建霞浦县南。明嘉靖《福宁州志》 卷2 《山川》 霞浦县: 南金山 “在王十二都,广袤二十里。相传有客从海道来,宿山下人家,翼日早遗金二大锭而去,主人兄弟知客所在,追十里许还之。客谢曰
在今福建诏安县西。《方舆纪要》卷99漳州府诏安县:良峰山在“县西一里,耸拔奇秀,县之主山也”。
亦作香坪堡。北宋置,属莳竹县。在今湖南绥宁县西南寨市镇西北。清又名枫香堡。又称枫香堡。宋置,在今湖南省绥宁县西南。属绥宁县。后废。
明永乐元年(1403)置永昌千户所,属金齿军民司。治所即今云南保山市。万历十三年(1585)改镇姚守御千户所,移驻老姚关。
宋建,即今福建龙海市北江东桥。《方舆纪要》卷99漳州府:江东桥“在府东。即虎渡桥也。江东驿置于此”。
宋大理置,属永昌府。在今云南昌宁县西南湾甸坝子。元属镇康路。明改湾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