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道
唐开元二十一年 (733) 分关内道南部置,为十五道之一。治所与关内道同在长安县 (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关中平原。乾元元年(758) 废。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析关内道南部置,治京城(今陕西西安市)内。辖境约当今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乾元元年(758年)废。
唐开元二十一年 (733) 分关内道南部置,为十五道之一。治所与关内道同在长安县 (今陕西西安市)。辖境相当今陕西中部关中平原。乾元元年(758) 废。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析关内道南部置,治京城(今陕西西安市)内。辖境约当今陕西省中部关中平原。乾元元年(758年)废。
①又名湄陂、眉陂。俗名汤鱼湖。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与淮南市交界。《水经·淮水注》: “淮水左迤为湄湖。”②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五里。《水经·济水注》:“济水右迤遏为湄湖,方四十余里。” 《尔雅·释水》:
一作靖胡堡。明置,属永宁县。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7永宁县: 靖狐堡,“(明) 嘉靖三十五年新筑此堡,周二里有奇,北面阻山,东、西、南三面临河,称为险要。…… 《边防考》: 宣府东路
即今湖北麻城市南四十二里望花山乡。民国 《湖北通志》 卷73 《兵事》: 清同治二年 (1863) 三月,捻军 “屯白杲,穆正春屯望花山”。
即今山东诸城市东北六十里岳沟。明于此置药沟驿。
元置,属定远府。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东北二十里高镇。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上马桥长官司。古县名。元置,治今贵州省惠水县东北上马司。属定远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上马桥长官司。
①南朝宋元嘉六年(429)侨置,寄治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大明八年(464)徙治鄀县(今湖北宜城市东南)。南朝梁移治莲勺县(今湖北钟祥市西北)。西魏改为汉东郡。②隋大业三年(607)改武乡县置,为冯翊
在今河南开封市。北宋建,为皇帝祭祀天地前后斋戒歇息之宫。南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卷10: “驾御青城斋宫。” 即此。青城有二: 一在南薰门外,为祭天斋宫,称南青城。一在封丘门外,为祭地斋宫,称北青
在今河北井陉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4井陉县:达滴岩口在“县西北九十里。东南至故关六十里。《关隘考》:自达滴岩以下,凡十二口,为故关北路。正统四年,于达滴岩置戍。嘉靖二十四年,又增兵防御”。
明洪武十二年 (1379) 置,属叠溪千户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南。《方舆纪要》 卷73叠溪所: 南桥关在 “所南五里”。
即今山西陵川县西南南马村。《清一统志 ·泽州府》: 南马镇 “在陵川县西。有堡”。在浙江省东阳市西南部,南邻永康市。面积81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南马,人口1.1万。以马氏建居南江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