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交口镇

交口镇

①清置,属沁州。在今山西沁县西北二十七里,小漳河上游。

②清置,属临潼县。即今陕西临潼县东北五十里交口镇,当漆沮水会清谷水入渭河之口。

③清置,即今陕西延长县东北交口镇。《清一统志·延安府二》:交口镇“在延长县东北六十里”。


(1)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西南部。面积25.4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交口,人口 3000。因地处离石、柳林、中阳三县市交界的交通要冲而得名;一说因两河在此交会得名。1949年为离石县一区,1954年为交口乡,1958年属城关公社,1959年建交口公社,1984年改镇。产玉米、谷子、高粱等。有煤炭、焦化等厂矿。孝柳铁路、汾离高速公路及209、307国道经此。古迹有唐建安国寺。(2)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北部。面积44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交口街,人口 1340。镇以驻地名。石川河在村东南入渭河,故名。元、明、清、民国均设镇。1962年设交口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设镇。主产小麦、玉米、棉花,盛产鲜鱼。有磷肥、籽棉加工、面粉、农机等厂。有公路通西潼高速公路。(3)在陕西省延长县北部。面积198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交口,人口 1310。因地处山沟交汇处得名。据清雍正年间《陕西通志》载,当时已为镇。1954年设交口乡,1956年设镇,1958年设公社,1985年复设镇。主产谷子、玉米、小麦、糜子,盛产烤烟、蓖麻。有修配等厂。为县东北部农贸集市。有公路通县城。


猜你喜欢

  • 龙兴观道德经幢

    在今河北易县城西南隅龙兴观内。原经幢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立于城东开元观,南宋乾道五年(1169)移现址。经幢高6米,屋形顶,幢身八角形,高4.29米。正面镌刻“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经,大唐开元神武皇

  • 嘉荫河

    在今黑龙江省嘉荫县南。源出鹤岗市北小兴安岭,东北流至嘉荫县东南入黑龙江。《清史稿·地理志》 佛山府: “南有嘉荫河。” 嘉荫县取名于此。

  • 宣化站

    元置,为水站。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蕨溪镇北宣化坝。《永乐大典》 卷1942站赤: 叙州等处蛮夷宣抚司所辖水站有宣化站。

  • 铁翁城

    即镇江府内子城。在今江苏镇江市内。《方舆纪要》 卷25镇江府丹徒县 “京口” 条引 《城邑考》: “郡有子城,周六百三十步,即三国吴所筑,内外皆周甃以甓,号铁瓮城。晋郗鉴、王恭镇此,皆更为营缮。南唐末

  • 沙门子

    即今新疆沙湾县东北玛纳斯河东沙门子村。清光绪《旧刊新疆舆图》绥来县图:西北有沙门子。

  • 勐 (猛) 宋

    即猛省。今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东北勐省镇。

  • 罗卜岭冈

    即今西藏拉萨市西郊罗布林卜。滨临拉萨河。藏语意为宝贝园林。公元1755年七世达赖始建,后屡经扩建,分为宫区、宫前区、森林区三个主要部分。为达赖喇嘛的夏宫。《清季筹藏奏牍》 第2册 《安成奏牍》: “窃

  • 盏达土司

    明正统中置盏达副宣抚司,治所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北莲花山。清属腾越厅。1917年改置盏达行政区,1932年改置莲山设治区。

  • 天威军

    ①即神武军。在今青海湟源县西南哈喇库图城附近的石城山。《新唐书·地理志》 鄯州鄯城县:定戍城“又南隔涧七里有天威军,军故石堡城”。②北宋置,属真定府。治所在今河北井陉县北威州镇。熙宁八年(1075)置

  • 铁场墟

    即今广东龙川县东北铁场镇,东与五华县相邻。清有外委把总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