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指山

五指山

①俗名鸡冠山。在今河北承德市东南。《清一统志·承德府二》:五指山“在府东南四十里。五峰崷崪,俨如仙掌,土人称鸡冠山。山有古灵峰禅寺,寺有元至元二十四年僧居实撰《五指山大轮禅师碑》”。金末于此建五指山砦。

②在今山西左权县东与河北邢台县交界处。《寰宇记》卷44辽山县:“五指山在县东五十里,……岩石孤耸,上有一手一足之迹,其大如箕,指数俱全。”

③亦作五脂山。在今辽宁绥中县西北。《辽史·地理志》:来州有五脂山。《方舆纪要》卷37广宁前屯卫“万松山”条下:“北相接者曰五指山,五峰秀拔。若五指然,《志》云:五指山在卫北五十里。”

④在今浙江诸暨市西南汤江乡驻地五指山村。《方舆纪要》卷92绍兴府诸暨县:五指山“在县西南六十里,丰江绕其东北,明初依此山筑诸全州新城,寇不能陷”。

⑤在今广东从化市东北。《方舆纪要》卷101从化县“龙潭山”条,五指山“在县东北九十里。五峰相连,如笔格然”。

⑥在今广东东源县东。《清一统志·惠州府》:五指山“在河源县东一百里。层峦叠嶂,延亘数十里,而五指更为雄峻。山半有湖曰澄心湖,其北有曾田峒、梅子嶂,甚险”。

⑦一名黎母山。在今海南省海南岛中部。为万泉河、陵水、昌化江的分水岭。主峰五指山,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海拔高达1867米。清雍正《广东通志》卷13:大五指山“其高际天,其广莫测,五峰如指,屹立琼崖儋、万之间”,故名。

⑧在今广西贺县东南。《清一统志·平乐府一》:五指石山“在贺县(故治在今贺街镇)南八十里。信都谷中。五峰并列入掌”。

⑨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北。《明史·地理志》昭平县:“东有五指山。”《方舆纪要》卷107昭平县:“五指山在县东百八十里。中深广,入仅一线,仅容二人,扼之则万夫莫过。万历三年,昭平‘贼’黎福庄等作乱,抚臣吴文华遣兵袭擒之,捣五指、白冒诸岩”。即此。

⑩亦作五子山。又名夷都山。在今四川沐川县南,与屏山县分界。清光绪《屏山县志》卷下:沐川场“五子山即夷都山,横亘于前,山起入而林深箐密”。


(1)古山名。(1)在今山西省左权县东。《太平寰宇记》引文曰:其山岩石孤耸,上有一手一足之迹,其大如箕,指数俱全。北齐文宣王遣人量之,长七尺。(2)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东北。明万历中建立营堡,拨兵戍守于此。(2)今山名。(1)在海南省海南岛南部。广义的五指山系指包括黎母岭在内的海南岛中南部山脉,狭义的指其中偏东一列山脉。东北—西南走向。海拔500~1200米。西南段海拔较高,东北段低矮;西北坡和缓,东南坡陡峭。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有五峰,同名主峰在五指山市东北,有五峰状如五指得名。二指最高,海拔1867米,为海南岛第一高峰。清雍正《广东通志》:大五指山“其高际天,其广莫测,五峰如指,屹立琼崖儋万之间”,故名。万泉河和昌化江分水岭。富热带植物资源和珍贵动物,有吊罗山林区。为黎族聚居区。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2)又称夷都山。在四川省屏山、沐川两县境内。小凉山主要分支。峰峦林立似五指,因名。山体由灰岩、泥页岩、砂岩等构成。山势西北高、东南低。有老君山(海拔 2009 米)、七星包(海拔1958米)、老官碉(海拔1790米)、猪圈门等山峰。为金沙江、岷江分水岭。山坡陡峻,沟谷深切,地势险要,东部有古关隘石碎坳,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山上有银杏、桢楠、树蕨等珍稀树种及经济林木。林间有小熊猫、狗熊、豹等动物。矿产有铜、煤等。有公路经此。

海 南 五 指 山


猜你喜欢

  • 阆中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阆州置,治所在阆中县 (今四川阆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阆中、苍溪、南部等市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改为阆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阆州置,治阆中县(今四川阆中市)。辖

  • 一称云。为云梦的简称。地跨今湖北新州、安陆、钟祥、云梦、荆沙、枝江、松滋、监利、洪湖等县市长江南北地区。《左传》: 宣公四年(前605),子文初生,其母 “使弃诸梦中”。昭公三年 (前539),楚子与

  • 石湫镇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南。《方舆纪要》卷22海州:石湫镇在“州南二十里。旧有石湫。宋绍兴三十一年, 金人围海州, 张子盖自镇江赴援,至楚州,先趋涟水,择便道以进, 至石湫堰, 击败敌兵,是也。今镇东北有九洪

  • 蛇子径水

    在今江西永修县西。《方舆纪要》 卷84南康府: 蛇子径水在 “县 (治今艾城) 南二十里。旧晋吴猛杀大蛇,蛇子穿地成穴,流水灌通。唐仪凤中始通小舟。今水势屈曲如蛇形”。

  • 黑惠河

    即今四川西部雅砻江。《明史·地理志》打冲河中前千户所: “西有打冲河,蛮名黑惠江,一名纳夷江,源出吐蕃,下流入金沙江。”

  • 龙口特别区

    1938年日伪置,治所即今山东龙口市。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废。

  • 广阳

    即今山西昔阳县西北广阳。1938年2月晋冀鲁豫边区在此置平西县。集镇名。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西北部、太平湖北岸。广阳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600。广阳古镇淹没于太平湖,建新村于西北高地,仍用原名,也称新

  • 步北泽

    在今四川盐源县南。《汉书·地理志》 定莋县:“出盐。步北泽在南。”

  • 济阳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堌阳镇。《水经·济水注》 引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三十年 (前340),“城济阳”。《史记· 苏秦传》:“ (秦) 决白马之口,魏无外黄、济阳。” 皆此。秦置县。古邑名

  • 金鹅洞

    亦名换鹅洞。在今四川隆昌县西里许。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 卷15隆昌县: 金鹅洞 “溪水东来,绕于西折里许,孤山柱立,水环其趾,下为悬岩,壁立千尺,飞流下坠,常时如匹练,如散珠,及至溪水暴涨,倒立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