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云山

云山

①即东阳山。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南七十余里。《方舆纪要》卷21盱眙县:云山“一名东阳山,盖以旧县而名。上有天井,冬夏皆水深五丈许”。

②即今安徽宣州市东北六十里南湖北岸之昆山。《方舆纪要》卷28宣城县“麻姑山”条下:云山“在府东北六十里。其西为大延岭,路通水阳巡司。又西有白鱼岭及寨口诸山。云山西北,别为蒋山,下瞰固城湖,接高凉南境”。

③在今江西临川市北三十五里。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临川县图说:县北“白水湖又十里至云山圩”。

④即今山东宁阳县西北十五里云山。《方舆纪要》卷32:“上有穴,四时出云。”

⑤在今湖南武冈县南三十五里。《方舆胜览》卷26武冈军:云山“在武冈县。此山为一郡胜处。又有月华山、杏花坞、投龙洞、猿藤水、道者岩、侯公洞,第六十九福地也”。《方舆纪要》卷81武冈州:“山有七十一峰……峰峦岩洞,奇胜不一。自麓至巅,盘回石磴几二十里。”

⑥在今广东和平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3惠州府和平县:云山“在县西北百里。有大小二山,遇冬积冰,弥月不消”。

⑦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107平乐县:云山“九峰四垂如云”。

⑧又称独秀峰。在今广西德保县城东北隅。《清一统志·镇安府》:云山“在府署后。形势环抱,层叠如云。旁有独秀峰,峻插天表”。

⑨亦名运山、营山。即古披衣山。在今四川蓬安县东南河舒镇北燕山寨。《方舆纪要》卷68蓬州:云山在“州东南二十里。四围壁立,其上平广。宋淳祐初兵乱,移州治于山上,藉以保固。元人复迁旧治”。《清一统志·顺庆府一》 引《元一统志》:云山“在营山县西四十里。一名披衣山。其山高险,四壁斗绝。宋淳祐三年,制置使余玠建砦栅,移州治于此”。


猜你喜欢

  • 玉溪洞

    在今山西夏县东南中条山中。《清一统志·解州》:玉溪洞“俯瞰溪流,清澈可爱。相传司马温公尝隐此读书”。

  • 环江

    即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之大环江,为龙江支流。《明史·地理志》 思恩县: “南有环江,北有带溪,皆合流于龙江。” 《方舆纪要》 卷109思恩县: 环江在 “县南六里。源出县西北蛮洞中,绕流经此,东北流

  • 穴坊庄

    即今山东莱阳市南六十六里穴坊镇。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舆图志》:莱阳县东南有穴坊庄集。

  • 塔山左卫

    又作塔山前卫。明正统十 一年 (1446)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不详。辖今吉林松原市、农安县及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地。后废。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置,治所今址不详。辖境约今吉林省松原、前郭、农安

  • 柳江

    在今广西柳州市南,为西江支流。《元和志》卷37柳州: “因柳江为名。” 《寰宇记》 卷168柳州马平县: “浔江在州南三十步,亦名柳江。” 柳江上源称榕江 (又名都柳江),源于贵州独山之更顶山,东流至

  • 甲洲

    在今福建诏安县东南。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筑城。《明史·和兰传》:天启中,和兰“出没浯屿、 白坑、东椗……甲洲间, 要求互市”,即此。村名。在福建省诏安县东南部、东溪入海处。属桥东镇。人口 560

  • 莫力达瓦旗

    1934年日伪统治时改布西设治局置,属兴安东省。治所在尼尔基 (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驻地尼尔基镇)。1945年属兴安省。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属呼伦贝尔盟。1958年改设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

  • 东汤泉

    在今湖北英山县东南。《方舆纪要》卷28英山县:东汤泉在“县东南三里许,平地石中涌出。县西南三里, 又有西汤泉, 居民俱引以溉田”。

  • 海留站

    明置,在今黑龙江省宾县东北四十里海狸红河口。明 《辽东志》 卷9: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 “海留站”。

  • 沈园

    在今浙江绍兴市南街洋河弄,为南宋越中著名园林。以南宋诗人陆游曾游此园并有《钗头凤》词和《沈园》诗而负盛名。历史事实是这样的,陆游初娶唐琬,伉俪甚得,但不悦于陆母,被迫离异,改适赵士程,游亦另娶。绍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