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头山
①在今江苏盱眙县南三十五里。《舆地纪胜》卷44盱眙军:九头山,“《寰宇记》云,在城南三十五里。山有九丘,因名”。
②即九斗山。在今安徽全椒县西北。《史记·项羽本纪》 正义引《括地志》:“九头山在滁州全椒县西北九十六里。 《江表传》云:项羽败至乌江,汉兵追羽至此,一日九战,因名。”
①在今江苏盱眙县南三十五里。《舆地纪胜》卷44盱眙军:九头山,“《寰宇记》云,在城南三十五里。山有九丘,因名”。
②即九斗山。在今安徽全椒县西北。《史记·项羽本纪》 正义引《括地志》:“九头山在滁州全椒县西北九十六里。 《江表传》云:项羽败至乌江,汉兵追羽至此,一日九战,因名。”
唐武德五年(622)置,为山州治。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县南境。贞观元年(627)废入建初县。
即今浙江德清县东南下渚湖。以防风氏所居,故名风渚。宋《嘉泰吴兴志》卷5武康县:风渚湖“一名九里湖、下渚、封渚、巽渚。渚旁土粘埴,陶户皆居之。浙右陶器多出于此”。
①即今四川简阳市西北十里石桥镇。为成都至重庆往来必经之路。《清一统志·成都府二》:石桥井“在简州界。州判驻此”。②在今四川忠县北。《清一统志·忠州》:石桥井“在州北二十里。本朝乾隆元年移州判驻此”。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千佛顶西,为峨眉山最高峰,海拔3098米。清嘉庆《峨眉县志》卷12:万佛顶“在千佛顶左(右)”。其下旧有万佛庵。
在今河北南皮县东北。《水经·淇水注》:“清河又北径北皮城东……《地理风俗记》曰:‘南皮城北五十里有北皮城,’即是城矣。”
即今湖南隆回县北六十里六都寨镇。1947年于此置隆回县。1949年隆回县迁治桃洪镇后改为六都寨镇。
①为巴拉河上源。源出今贵州雷山县南苗岭,北流入清水江。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9丹江通判:“丹江在城西,发源城南高坡上,有泉名大塘,溢而下流,合诸山之水成江,下流合台拱之小江,入于清江。沿江苗人有大丹江
北宋咸平四年(1001)分西川路置,治所在利州(今四川广元市)。皇祐三年(1051)移治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营山、南部以北,通江、平昌以西,平武、梓潼以东地区和陕西秦岭以南,子午河、星
①在今辽宁海城市南。《方舆纪要》卷37海州卫:三角山在“卫南二十里”。②一名多智山。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百二十里三尖寨,与霍山县接界。《寰宇记》卷126舒城县:“三角山在县西南三百五十里。高五里。山峰似
①即武城。相传为吴王阖闾所筑,在今江苏昆山市西北武城村。《汉书·地理志》 会稽郡娄县: “有南武城。阖闾所起以候越。”②南越国都城。在今广东广州市。春秋战国时吴建。《初学记》 卷24引 《吴地记》 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