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乐平县

乐平县

①东汉章帝时改清县置乐平侯国,后为乐平县,属东郡。治所在今山东聊城市西南。三国魏改属阳平郡。北齐省。

②东汉建安中置,属乐平郡。治所即今山西昔阳县。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废。孝昌二年(526)又改沾县为乐平县,治所在今昔阳县西南。隋属太原郡。唐属太原府,移治今昔阳县。北宋属平定军。金属平定州,兴定四年(1220)升为皋州,元初复为乐平县。清嘉庆元年(1796)废。1912年复置,属山西冀宁道。1914年改为昔阳县。

③南朝宋侨置,属钟离郡。治所在今安徽凤阳县东。齐属济阴郡。北魏属济阳郡。北齐废。

④本平陆县,南朝宋元嘉中移乐平县于此。北齐改乐平县,属任城郡。治所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四十里。隋开皇十六年(596)复改平陆县。

⑤北齐改阳平县置,治所即今山东莘县。北周为武阳郡治。隋开皇初郡废。六年(586)复改阳平县。

⑥唐武德四年(621)置,属饶州。治所在今江西乐平市东洺口。《元和志》卷28饶州:乐平县“南临乐安江,北接平林,因曰乐平”。九年(626)废。开元中复置,徙治今乐平市。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乐平州。明洪武四年(1371)复降为县,属饶州府。民国初属江西浔阳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1992年改设乐平市。


(1)古县名。(1)东汉建初元年(76年)改清县置,治今山东省聊城市西南。属东郡。晋改属阳平郡。北魏因之。北齐废。(2)东晋侨置,治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南。属钟离郡。北齐废。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薛索儿为萧道成所败,自石梁走乐平,即此。(3)北齐改阳平县置,治今山东省莘县。为武阳郡治。隋开皇六年(586年)复名阳平县。(2)古旧县名。(1)东汉末分沾县置,治今山西省昔阳县。属乐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废入沾县。孝昌二年(526年)又改沾县为乐平县,为乐平郡治。北齐移治今昔阳县。隋、唐为辽州治。金兴定四年(1220年)升为皋州。元初复为乐平县。清嘉庆元年(1796年)废入平定州。1912年复由平定州乐平乡析置,治今山西省昔阳县城关镇。1914年因与江西省乐平县重名,改名昔阳县。(2)唐武德四年(621年)析鄱阳县置,治今江西省德兴市银城畈。九年废。开元四年(716年)复置,移治长乐水口(今众埠镇铜山港口)。后迁治今乐平镇,属饶州。元升县为州,属饶州路。明复降为县,明、清属饶州府。1992年撤销,改设乐平市。


猜你喜欢

  • 米囊葛卜国

    古国名。一译米南加保王国。故地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高地。公元1351年前后,末罗游王(今占碑附近)阿迪查哇尔曼迁都至此,建立米囊葛卜国。地有金矿,故其王自称金地王国。为14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

  • 汭口镇

    北宋置,属铅山县。在今江西铅山县西南汭口。《清一统志·广信府二》:汭口镇“在铅山县(治今永平镇)西北三十里。宋淳熙中设驻泊巡司,洪武十三年裁。今有汭口仓”。

  • 鹿浑谷

    在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东麓支脉。《魏书·蠕蠕传》: 北魏太平真君四年 (443),世祖远征蠕蠕,“车驾至鹿浑谷,与贼将遇,吴提遁走,追至頞根河,击破之”。《北史》 谓 “鹿浑海之谷”。在今蒙

  • 青林垭

    在今湖北兴山县东北。《清史稿· 地理志》 兴山县: “有关口垭、青林垭、猫儿关诸隘。” 民国 《湖北通志》 卷 36 兴山县: 青林垭,“ 《县志》: 在城东六十里。有右司把总驻防。康熙十二年,吴三桂

  • 都镇马乃等处长官司

    元置,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都匀市北七十里。明初废。元置,治今贵州省独山县。属新添葛蛮安抚司。明初废。

  • 八功德水

    ①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钟山东。宋《景定建康志》卷19:八功德水“在蒋山悟真庵后。因梁天监得名”。又引《天圣记》云:“天监中,有胡僧昙隐飞锡寓止修行,忽一庞眉叟相谓曰:予山龙也。知师渴,饮功德池,措之无难

  • 夥尔川木桑

    在今西藏巴青县东雅安多。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见清乾隆 《西藏志·外番》。

  • 勇克山

    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八里。《清一统志·曲靖府》: 勇克山 “在寻甸州西八里。夏有积雪,又呼为雪山。下有泉流,为倘俸溪”。

  • 鱼涪津

    在今四川乐山市北,为岷江津渡。《续汉书 ·郡国志》: 南安县有鱼涪津。刘昭注: “ 《蜀都赋》 注曰: 鱼符津数百步,在县北三十里。” 东汉建武十二年 (36),吴汉率舟师溯江伐公孙述,与述将魏党、公

  • 河栏沟

    即今辽宁辽阳县东南河栏镇。民国 《辽阳县志》 卷4: 河栏沟 “距城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