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乌镇

乌镇

即乌墩镇。今浙江桐乡市西北二十六里乌镇。《清一统志·湖州府一》:乌墩镇,“南宋时避光宗讳,止曰乌镇”。


(1)在浙江省桐乡市北部,北邻江苏省。面积32.8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乌镇,人口1.5万。为浙北水乡重镇。古称乌戍,明万历《乌青志》载:“镇周属吴,吴戍兵备越,名乌戍。”秦时,以市河为界,西曰乌镇,属乌程;东曰青镇,属由拳。唐置镇遏使,宋设监镇宫。宋室南渡,士大夫多人居于此,成浙北巨镇。自清至民国仍分乌、青两镇。1950年两镇合一,定今名,属桐乡县。1960年乌镇乡并入。有轻纺、建材、服装、机电、酿造、食品、皮革、丝绸等厂。产稻、蚕茧、络麻、杭白菊、小湖羊皮。街市皆依河,以桥相连,具江南水乡特色。是江浙两省边境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公路通市区,水运发达。名胜古迹有梁昭明太子读书处、修真观戏台、茅盾故居等。(2)在陕西省佳县中部偏西。面积255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乌龙镇,人口 2120。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设乌龙寨,以地处乌龙河岸得名。后废,因设有铺驿,改称乌龙铺。清末形成集镇更今名。1949年设乌镇乡,1958年设公社,1984年设镇。产谷子、黍、玉米。为“佳米驴”主产地之一。有砖瓦、木器等厂。为县西南部农贸集市。佳米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南平集

    即今安徽濉溪县南,浍河南岸之南坪镇。《清一统志·凤阳府二》: 南平集,“嘉庆八年添设抚民同知,并设照磨驻此。十三年改为凤颍捕盗同知,照磨裁”。

  • 相山

    ①又名巴山、临川山。在今江西崇仁县西南。清光绪 《江西通志》 卷52抚州府: 相山,本名临川山,南宋“绍兴中,县令孙懋避 (栾) 巴讳,以巴尝迁沛相,改今名”。②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传东汉桓谭曾藏书

  • 丹头县

    蒙古至元元年(1264)升丹头砦置,属延安路。治所即今陕西子长县东三十五里丹头村。四年(1267)废。古县名。蒙古至元元年(1264年)升安定县丹头寨置。治今陕西省子长县东丹头。属延安路。四年废入安定

  • 通谷水

    即灌水。今陕西潼关县东北潼水。《水经·河水注》: 灌水 “出松果之山,北流径通谷,世亦谓之通谷水,东北注于河”。

  • 哈拉淖尔

    亦名哈拉池、黑海子。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清道光 《敦煌县志》 卷2: 黑海子,“ 《卫志》: 在沙州西北大泽,番名哈喇脑儿,即华言黑海子也”。

  • 柏坊

    即今湖南常宁县东北三十六里柏坊镇。《清一统志·衡州府二》: 柏坊 “元至正间,红巾寇 (按指对农民起义军的侮称) 起,县人王汝荣督义兵万人守御”。即此。

  • 破冢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故江陵县城) 东南三十里长江东岸。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 排调》: “顾长康作殷荆州佐,请假还东。尔时例不给布帆,顾苦求之,乃得。发至破冢,遭风大败。” 即此。在今湖北省江

  • 隆州城

    又名隆舟城。在今山西祁县东南三十里。五代周初,刘崇据河东十二州,隆州为其中之一。《续资治通鉴长编》: 太平兴国四年 (979),“命郢州刺史尹勋攻隆州。隆非古州,北汉人依险筑城以拒王师”。即此。

  • 浪卡子县

    在西藏自治区南部、雅鲁藏布江南,与不丹相邻。属山南地区。面积9000平方千米。人口3.4万。辖2镇、8乡。县人民政府驻浪卡子镇。浪卡子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白鼻尖”。在此实指白色的鼻形山梁。曾

  • 宁丰城

    北宋改丰州置,在今陕西府谷县西北。《宋史·地理志》 丰州:“政和五年,赐郡名宁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