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奴山
又名乌龙山。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嘉陵江边。《舆地纪胜》卷184利州:乌奴山“在绵谷县。以李乌奴得名”。《方舆纪要》卷68广元县:乌奴山在“县西二里嘉陵江岸。峭壁如削,高不可上。晋、宋间有氐李乌奴者,据此作乱,因名。有乌奴城,齐永泰初,尝置东晋寿郡于此。一名乌龙山”。
古山名。又名乌龙山。即今四川省广元市市中区乌龙山。晋宋间,氐族李乌奴据此,因名。南齐置东晋寿郡于此。
又名乌龙山。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嘉陵江边。《舆地纪胜》卷184利州:乌奴山“在绵谷县。以李乌奴得名”。《方舆纪要》卷68广元县:乌奴山在“县西二里嘉陵江岸。峭壁如削,高不可上。晋、宋间有氐李乌奴者,据此作乱,因名。有乌奴城,齐永泰初,尝置东晋寿郡于此。一名乌龙山”。
古山名。又名乌龙山。即今四川省广元市市中区乌龙山。晋宋间,氐族李乌奴据此,因名。南齐置东晋寿郡于此。
又名竹圃、官竹园、梁王竹园、兔园。在今安徽毫州市东北。《水经·睢水注》: “睢水又东南流,历于竹圃。水次绿竹荫渚,菁菁实望,世人言梁王竹园也。” 《梁书· 羊侃传 》: 梁中大通四年 (532),“
辽开泰三年 (1014) 以女直户置,属西北路招讨司。治所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鄂尔浑河上游东古城。元张德辉 《纪行》 载和林城之北、吾误竭脑儿西有一辽代小故城,应即招州。辽开泰三年(1014年)以女真户
即筰都县。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北。《汉书·武帝纪》 注: “臣瓒曰: 《茂陵书》 沈黎治笮都,去长安三千三百三十五里。”
在今湖北钟祥市北、接宜城市界。《晋书·桓石虔传》: 太元六年 (381),“苻坚荆州刺史梁城、襄阳太守阎震率众入寇竟陵,石虔与弟石民距之。贼阻滶水,屯管城。石虔设计夜渡水,既济,贼始觉,力战破之,进克
清光绪二年(1876)升凤凰城巡司置,属奉天省。治所即今辽宁凤城市。辖境相当今辽宁凤城市及宽甸满族自治县地。1913年改为凤凰县,次年改为凤城县。(1)本明五寨、筸子坪两长官司,清康熙四十三年(170
在今海南省澄迈县北。《明一统志》卷82琼州府:大胜岭“在澄迈县(治今老城镇)西一十里。以伏波将军于此屯兵,征蛮大胜,故名”。
在今浙江乐清市东北。《清一统志·温州府》:左源山“在乐清县东北三十五里。群峰环绕,中有田二千余亩,民居悉藏谷中。山有四景, 曰梅溪、莼湖、左岭、小雁荡”。
明洪武初置,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南,接建始、鹤峰二县界。《明史·地理志》 巴东县:“西南有连天关巡检司。”
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之呼伦湖。《清一统志·黑龙江》:库楞湖“在呼伦布雨尔西北界。古名俱轮泊,明时为阔滦海子。自西北境外垦特山南发源,东流为胪朐河,今曰克鲁伦河, 流经千余里至此,及西界布雨尔湖流出之乌
在今浙江安吉县(递铺镇)东北。《寰宇记》卷94引《高僧传》曰:“释云谛姓康氏……入故鄣之昆山,每夜间有声,寻其发声之所掘之,得玉磬,因以为名。”又称昆山。在浙江省安吉县东。《太平寰宇记》:山高五百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