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溪
即今贵州习水县、四川合江县境之习水河。《永乐大典》2218《泸州志》:之溪“在合江县。源出播南三百余里,至县西南曲流三折,状如之字,因名之溪”。《明史·地理志》 合江县:“北滨大江,西有之溪,北溪入焉,因谓之合江。”
即今贵州习水县、四川合江县境之习水河。《永乐大典》2218《泸州志》:之溪“在合江县。源出播南三百余里,至县西南曲流三折,状如之字,因名之溪”。《明史·地理志》 合江县:“北滨大江,西有之溪,北溪入焉,因谓之合江。”
唐改龙县为龙标县,为巫州治。治所即今湖南黔阳县西南黔城镇。《元和志》卷30龙标县:“因龙标山为名。”天授二年(691)为沅州治。开元十三年(725)复为巫州治。大历五年
一作垂佳普郎。即今西藏琼结县。清乾隆《卫藏通志》 卷12作 “琼结”。
明洪武十六年 (1383) 置,属四川布政司。治所即今贵州都匀市。二十三年 (1390) 改置都匀卫。
在今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北永宁北一百二十里。明置长官司。清废。
1915年改独石县置,属直隶兴和道。治所在今河北赤城县北独石口。1925年迁治今沽源县南小河子。1928年属察哈尔省。1948年移治平定堡(今沽源县),1952年属河北省。在河北省西北部,北邻内蒙古自
1913年析大姚县置苴却行政委员,民国初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在今四川攀枝花市南仁和街。1929年改为永仁县。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明、清置大定沙坝寨土千户。
1914年由南路道改置,属福建省。治思明县 (今福建厦门市)。辖境约当今福建大田、德化、安溪、同安、厦门以东,德化、仙游、莆田以南地区。1928年废。1914年6月由南路道改名,治思明县(今福建厦门市
在今山东荣成市北。《寰宇记》 卷20文登县: “ 《郡国志》 云,不夜城北有海牛岛。无角紫色,足似龟,长丈余,尾若鲇鱼,性捷疾,见人则飞赴水。皮堪弓鞬,脂可燃灯。”
唐方镇名。为河北三镇之一。宝应元年(762)以幽州节度使兼卢龙节度使,遂统称卢龙节度使。治所在幽州(今北京城西南)。辖境相当今河北怀来、永清县及北京市房山区以东与长城以南地区。其后为李怀山、朱希彩、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