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义阳郡

义阳郡

①三国魏文帝时置,属荆州。治所在安昌县(今湖北枣阳县南)。后废。东晋末改义阳国复置,移治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南朝宋属南豫州,后为司州治。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与信阳、罗山二县和桐柏县东部及湖北随州、广水二市、大悟县部分地。南齐改为北义阳郡。梁为司州治。东魏武定七年(549)改为义阳郡,为南司州治。北齐为郢州治。北周为申州治。隋开皇初废。大业三年(607)改义州为义阳郡。治所平阳县亦改为义阳县。唐初改为申州。天宝元年(742)复改义阳郡。乾元元年(758)复改为申州。

②西晋太康九年(288)改义阳国置,治所在新野县(今河南新野县)。辖境相当今河南邓州、信阳二市与新野、唐河、桐柏、信阳等县及湖北随州、枣阳、广水等县市地。永宁元年(301)改为新野郡。

③东晋分南平郡置,属荆州。治所在今湖南安乡县西南。南朝宋改为南义阳郡。

④南朝梁普通六年(525)置,属巴州。治所在义阳县(今四川巴中市西南恩阳镇)。辖境相当今四川巴中市西南部地。隋开皇三年(583)废。

⑤南朝梁置,为北江州治。治所在义阳县(今湖北黄陂县北七十里木兰山北)。隋废。

⑥东魏天平四年(537)改郢州置,属豫州。治所在真阳县(今河南正阳县北)。北齐废。

⑦即白马义阳郡。治所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


(1)三国魏文帝置,治安昌县(今湖北枣阳市南)。属荆州。寻废。(2)东晋末改义阳国置,治平阳县(今河南信阳市南)。南朝宋属南豫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信阳、罗山等市县和桐柏县东部,湖北省广水、大悟、随州等三市县部分地区。后为司州治。南朝齐改北义阳郡,梁复旧。东魏末为南司州治。北齐为郢州治。北周改名宋安郡。隋开皇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分别改义州、申州为义阳郡。地当南北交通要冲;有平靖、黄岘、武阳三关之险,为东晋、南朝北边要郡。(3)东魏天平四年(537年)改郢州置,治慎阳县(今河南正阳县北)。属豫州。辖境相当今河南省正阳县地。北齐废。(4)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析阆中县置,治义阳县(今巴中市西南恩阳镇)。辖境约当今四川省巴中市西部地区。属巴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猜你喜欢

  • 龙兴县

    唐神龙元年(705)改中兴县置,属汝州。治所即今河南宝丰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废。元祐元年(1086)复置,宣和二年(1120)改为宝丰县。古县名。唐神龙元年(705年)改中兴县置,治今河南省宝

  • 程家集

    即今湖北监利县西北程集镇。清光绪 《荆州府志》 卷4 《乡镇》: “程家集,在 (监利县) 西北四十五里。”

  • 硖石镇

    即今浙江海宁市。明嘉靖 《嘉兴府图记》卷3: “唐置硖石镇,镇西紫微山与镇东东山相峙,因名。” 南宋初设巡检司,元至正时设税课务,明初改税课局,兼置河泊所。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三十五年 (1

  • 容丘侯国

    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江苏邳州市北。东汉废。西汉始元五年(前82年)置,治今江苏省邳州市北。东汉废。

  • 别失八里城

    别失八里,又作别石巴、鳖思马、别十八里、别石八里、别失拔里、别失八剌哈思。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突厥语意即“五城”。唐为庭州及北庭都护府治,蒙古宪宗时置别失八里行尚书省、元置别失八里

  • 栗水

    即今蒙古国西南之翁金河。《魏书·蠕蠕传》: 神䴥二年 (429年), 世祖亲征蠕蠕大檀, “五月,次于沙漠南,舍辎重轻袭之,至栗水,大檀众西奔。……世祖缘栗水西行”。古水名。即今蒙古国中

  • 闵山

    在今安徽潜山县西。《方舆纪要》卷26潜山:闵山“在县西八十里。有果老岭。产茶甚佳,山最深处曰蟠山,以蟠曲名”。

  • 赖胥镇

    北宋置,属盘石县。在今四川资中县西北九十里。民国 《资中县续修资州志》 卷2: “镇子坝在县西九十里。古赖胥镇也。左右旧有四寺,曰东林、西岩、南岩、北岩。今废其三,仅存北岩,寺外古钟三口,有资县龙水上

  • 罗湖水

    在今广东雷州市西。《舆地纪胜》 卷118雷州: 罗湖水 “在海康县西八里。今曰西湖”。《方舆纪要》 卷104海康里: 罗湖水 “在府 (雷州府) 城西。一名西湖。下流入擎雷水”。

  • 杨田营

    即今江西宁都县北禾尚坪。晋为宁都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