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海郡

东海郡

①秦置,治所在郯县(今山东郯城县北门外)。楚、汉之际为郯郡,西汉仍为东海郡。辖境相当今山东费县、临沂市和江苏赣榆以南, 山东枣庄市、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东汉以后属徐州,缩小。三国魏黄初中改东海国,西晋复为东海郡。南齐移治涟口县(今江苏涟水县),后改北东海郡。

②东晋元帝初,割吴郡海虞县之北境侨置,治所在今江苏常熟市北。穆帝永和中改为南东海郡。移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南朝梁天监元年(502)改为南兰陵郡。陈永定二年(558)复曰东海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入常熟县。

③南朝宋泰始五年(469)侨置,治所在襄贲县(今江苏涟水县北)。齐改名北东海郡。

④北魏置,治所在今江苏新沂市南㟃峿镇。南朝梁武帝时改为北海郡。

⑤东魏武定七年(549)改北海郡置,治所在安流县(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辖境相当今江苏连云港市云台山一带。隋开皇初废。

⑥隋大业初改海州置,治所在朐山县(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辖境相当今江苏东海、沭阳、涟水等县以东、淮河以北地区。唐武德四年(621)复改海州。天宝元年(742)又改为东海郡,辖境南部缩小。乾元元年(758)复为海州。


(1)秦置,楚、汉之际也称郯郡,治郯县(今山东郯城县北)。西汉辖境相当今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和江苏省赣榆县以南,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邳州市以东,江苏省宿迁市、灌南县以北地区。东汉以后缩小。南朝齐移治连口(今江苏涟水县),并改名北东海郡。(2)东晋元帝初割吴郡海虞县(今江苏常熟市)北境侨置。属徐州。永和中移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南朝宋元嘉八年(431年)改名南东海郡。(3)北魏置,治㟃峿戍(今江苏宿迁市北垌镇)。属徐州。南朝梁废。(4)南朝宋泰始五年(469年)侨置,治今江苏省涟水县。北齐改名北东海郡。(5)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改北海郡置。治安流县(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属海州。辖境相当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山一带。隋开皇初废。大业初改海州复置,治朐山县(今江苏连云港市海州区)。辖境相当今江苏省东海、沭阳、涟水等县以东,淮水以北地区。唐初改为海州,天宝、至德时又曾复改东海郡。


猜你喜欢

  • 道人山

    在今安徽祁门县北二十里。《舆地纪胜》卷20徽州: 道人山 “在祁门北十五里。半壁有岩,岩前有池。学仙者居之”。《方舆纪要》 卷28祁门县:道人山 “在县二十里。高九十仞,周六十五里。有削壁层岩之胜”。

  • 图拉库河

    即今吉林安图县西南松花江上源二道白河。《清一统志 · 吉林一》: 混同江,“江有东西二源: 东源出长白山颠之潭,激湍奔注,瀑布千寻,俗名图拉库。二派分流,东曰安巴图拉库河,西曰阿济格图拉库河,行数十里

  • 高奴山

    在今陕西延长县北。《方舆纪要》 卷57延长县 “九连山” 条下: “又高奴山,在县北二十里,上有古砦。”

  • 洪州

    ①隋开皇九年 (589) 改豫章郡置,治所在豫章县 (今江西南昌市西)。《元和志》 卷28: 洪州“因洪崖井为名”。大业二年 (606) 复为豫章郡。唐武德五年 (622) 又改为洪州。贞观中,徙治今

  • 盘江山

    ①即今皈依底山。在云南弥勒县东南隅,南盘江边。明 《寰宇通志》 卷113: 盘江山“在弥勒州东南百二十里。东西两山相峙,东抵师宗州界,南抵阿迷州界,盘江流其中。东山下有石窍。深阔可丈余,浊水涌出,入盘

  • 麻寨冈

    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十三里。《方舆纪要》卷102英德县: 麻寨冈 “唐末黄巢犯境,有虞夫人者,率兄弟及乡人拒巢于此”。在今广东省英德市西。相传唐末乡人于此拒黄巢。

  • 西渚

    ①又名西津渡、京口渡。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部江边,为南北对渡口。《宋书·刘景素传》:元徽四年(476),刘景素攻京口,“时张保水军泊西渚”。即此。②亦作西陼、南堂西渚、鹦鹉州西渚。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西

  • 安平县

    ①秦置,属九江郡。西汉初元元年(前48)置为侯国, 治所在今江西安福县东南六十里洋口、城田一带。东汉永元八年(96)改名平都县。②西汉置,属涿郡,为都尉治。治所即今河北安平县。东汉属安平国。三国魏属博

  • 豆满江

    即今吉林与朝鲜分界之图们江。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3:图们江“亦曰土门,或称豆满”。

  • 大山屿

    即今台湾岛西澎湖岛。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大山屿,“澎湖诸屿独此最大,横直各有十余里,民居颇多。由此而下有五地, 曰风柜仔尾、曰峙里、曰猪母落水、曰鸟嵌仔、曰林投仔,而妈宫前即在此屿,水师镇防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