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川山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下川岛。在上川山之西。《明一统志》卷79广州府谓“上川石山而下川土山,二山皆产香蜡竹藤之属,而上川为优。居民以贾海为业”。
古岛屿名。即今广东省台山市南海中下川岛。与上川山对峙。为土山,居民以贾海为业。明洪武四年(1371年),海寇钟福泉等船寇下川,后被平定。遂迁此地居民入内地。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下川岛。在上川山之西。《明一统志》卷79广州府谓“上川石山而下川土山,二山皆产香蜡竹藤之属,而上川为优。居民以贾海为业”。
古岛屿名。即今广东省台山市南海中下川岛。与上川山对峙。为土山,居民以贾海为业。明洪武四年(1371年),海寇钟福泉等船寇下川,后被平定。遂迁此地居民入内地。
在今浙江富阳市西北七十六里南新镇南。《方舆纪要》卷90新城县:葛溪“其源有三:一出县西六十五里之渔洲山,曰西溪;一出县西七十里之回源池,曰釜源溪;一出县西六十里之灵隐洞,曰盘石溪。至南新城而三水合流,
亦名赤城山。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三十里。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江原县 “有青城山”。唐代为剑南道四大名山之一。《元和志》 卷31青城县: 青城山 “在县西北三十二里。《仙经》 云:此是第五洞
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北境,与蒙古国接界。《魏书·太祖纪》: 登国五年 (390),“夏四月丙寅,行幸意辛山,与贺驎讨贺兰、纥突隣、纥奚诸部落,大破之。六月还幸牛川”。古山名。又称意亲山(《资治通鉴》)。
即今内蒙古牙克石市东南伊列克得。《清史稿·地理志》:呼伦直隶厅有“伊立克都”车站,为中东铁路车站之一。据《呼伦贝尔志略》:“伊列克得”为蒙古语,意为“狼巢”。
北宋置羁縻州,属邕州左江道。治所在今广西左江流域。后废。
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九十里。《隋书·地理志》:庐江郡庐江县有上簿山。《清一统志·庐州府》:桐山“又名上箔山,即《隋志》庐江县上簿山也”。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清一统志·海州》:恬风渡 “在州 (今海州镇) 南。旧名黑风口。有碑云: ‘舟中人众休争渡,海上风高且暂停’”。
①唐高祖李渊的陵墓。在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五十里。宋敏求 《长安志》 卷 20 三原县:献陵 “在县东一十八里龙池乡唐朱村,封内二十里”。②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西峰下。明十三陵之一,在长陵西北一里。为
清宣统元年(1909)升兴京厅置,属奉天省。治所在新宾堡(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辖境相当今辽宁新宾、桓仁二满族自治县及吉林通化、浑江、集安市等地。1914年废府改县。清宣统元年(1909年)升兴京厅
又作扪都克依。清雍正十年(1732)设驿站,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牙克石市东南免渡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