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上河

上河

①地区名。指江苏里运河以西、淮河、洪泽湖以东地区。清靳辅《治河方略》卷2下河形势:“淮以南、扬以北,周围千百里泽国也。运河贯其中,东西二堤夹之。西堤以西为上河,泽之所钟,旧有汜洸、白马、甓社、邵伯等十七湖。东堤以东为下河,泽之所钟,旧有射阳、广洋、喜雀、渌洋、淤溪等三十六湖。”

②汉时称黄河在富平县(今宁夏吴忠市西南)境内一段为上河。《后汉书·安帝纪》:元初四年(117),“任尚及骑都尉马贤与先零羌战于富平上河,大破之”。《水经·河水注》:河水“又北径上河城东,世称之汉城。薛瓒曰:上河在西河富平县,即此也。冯参为上河典农都尉所治也”。

③指今江苏北部通扬运河。《两淮盐法志》卷9河渠:“自扬州湾头分支入闸,东经泰州,历如皋,抵通州。”


(1)古地区名。指江苏省里运河以西、淮(河)、湖(洪泽湖)以东地区。靳辅《治河方略》卷二《下河形势》:“淮以南、扬以北,周围千百里泽国也。运河贯其中,东西二堤夹之。西堤以西为上河,泽之所钟,旧有汜洸、白马、甓社、邵伯等十七湖。东堤以东为下河,泽之所钟,旧有射阳、广洋、喜雀、渌洋、淤溪等三十六湖。”参见“下河”。(2)古水名。(1)汉时称黄河在富平县(今宁夏吴忠市西南)境内一段为上河。《水经注·河水》:河水“又北径上河城东,世谓之汉城。薛瓒曰:上河在西河富平县,即此也。冯参为上河典农都尉所治也”。《后汉书·安帝纪》:元初四年(117年),“任尚及骑都尉马贤与先零羌战于富平上河,大破之”。(2)指今江苏省北部通扬运河。《两淮盐法志》卷九《河渠》:“自扬州湾头分支入闸,东经泰州,历如皋,抵通州,为上河。”


猜你喜欢

  • 角飞城

    即漂榆津。在今天津市东。《水经·淇水注》:“清河又东径漂榆邑故城南,俗谓之角飞城。《赵纪》云,石勒使王述煮盐于角飞,即城异名矣。”

  • 汤阴县

    隋开皇六年(586)析邺县置,属卫州。治所在今河南汤阴县东。大业初属汲郡。大业末废。唐贞观元年(627)改汤源县复置,属相州,移治今河南汤阴县。金属彰德府。元属彰德路。元末废。明洪武元年(1368)复

  • 润水

    又名闰水。汝水支流。自今安徽临泉县西南,流经阜南县东北境,折向东南至颍上县润河镇入淮。《水经· 淮水注》: “淮水又东北,左会润水。”

  • 圣井冈

    在今河北临城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4临城县:圣井冈“在县东北三十里。冈上有井,冬夏不竭,故名”。

  • 打箭炉厅

    清雍正十一年(1733)置,属雅州府。治所即今四川康定县。乾隆《卫藏通志》卷4:“相传汉诸葛武侯南征,遣将郭达安炉打箭之地。”因名。实是其地为打,折二水汇流之处,藏语称打折多,音讹为打箭炉。简称为炉城

  • 陈霜口河

    在今安徽砀山县西。《方舆纪要》卷29砀山县“夹河”条:“又陈霜口河在县西。源自虞城县史家、皮家二口,分为两河,由镇里堌二十里至县境,西南合流入陈霜口河。”

  • 同轨郡

    北周置,治所在熊耳县(今河南洛宁县东北)。隋开皇三年(583)废。北周置,治熊耳县(今河南宜阳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河南省宜阳县一带。隋开皇三年(583年)废。

  • 洛通山

    又名章山、章洛山、九岭山、杨林山。在今四川什邡县西北六十里。《汉书·地理志》 雒县:“章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 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 蜀志》: 秦蜀守李冰,“又导洛通山洛水,或出瀑口。经什

  • 包头设治局

    1923年析萨拉齐县置,属绥远特别区。治所在包头镇(今内蒙古包头市)。1926年改设包头县。1923年由萨拉齐县包头镇及五原、东胜、固阳三县析置,治包头镇(今内蒙古包头市城区)。1926年升县,隶绥远

  • 王满渡

    在今河南中牟县北。唐时为汴河津渡处。《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唐中和四年(884)五月,李克用击败黄巢农民军于“王满渡”。即此。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北,旧为汴河津济之处。《资治通鉴》:唐中和四年(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