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上京

上京

①即上都。京都的通称。东汉班固《幽通赋》:“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

②京都名。(1)唐渤海国以王都忽汗城为上京龙泉府,在今黑龙江宁安市西南渤海镇(东京城)。《新唐书·渤海传》:“天宝末,钦茂徙上京,直旧国三百里忽汗河之东。”即此。辽天显元年(926)为辽所灭,改为天福城。上京仿唐长安城建,规模宏伟。今尚存遗址。 (2)契丹会同元年(938)改皇都为上京临潢府,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上京城遗址)。(3)金初沿袭辽制,仍称临潢府为上京。天眷元年(1138)改为北京,以京都会宁府为上京,在今黑龙江阿城市南白城。

③亦名西楼。辽五京之一。为前期首都。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波罗城(上京城遗址)。神册三年(918)建,名曰皇都。《辽史·地理志》:“上京,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河),天险足以为固。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天显元年,平渤海归,乃展郛郭,建宫室,名以天赞。……城高二丈,不设敌楼,幅员二十七里。”天显十三年(938)改名上京,置临潢府。金天眷元年(1138)改为北京。古城遗址尚存。


(1)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渤海镇。渤海国以王都忽汗城为上京龙泉府。(2)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东南林东镇南古城。契丹会同元年(938年)改皇都为上京临潢府。为辽前期首都。自辽圣宗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以后,首都移至中京大定府,此成为旧都,亦为陪都。金初仍旧称,天眷元年(1138年)改称北京。(3)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南白城。金天眷元年(1138年)以京师会宁府为上京,正隆二年(1157年)废上京称号,大定十三年(1173年)复称上京。

金上京城遗址示意图

辽上京城遗址示意图


猜你喜欢

  • 高古城堡

    明置,属永昌卫。在今甘肃永昌县西。《皇明职方地图》 卷中有 “高古城堡”。《方舆纪要》卷63永昌卫 “乐善堡” 条下谓 “高古堡”,明 “天启中设守备驻守于此”。清设游击千总。

  • 苏曹镇

    即今河北邯郸市东北苏曹乡。清光绪《畿辅通志》卷70:苏曹镇“在(邯郸)县东北五里。有桥跨滏水口,为水路停泊之所”。

  • 金锁岭

    即今河南睢县西北四里北关村。《清一统志·归德府一》: 金锁岭 “在睢州治后。其形窿然而高,避水患者多趋其上”。

  • 京师

    ①首都之别称。《公羊传· 桓公九年》:“京师者,天子之居也。京者何? 大也。师者何? 众也。”②明制,都城附近不设布政司,周围各府、州直辖于都城,这一地区称京师,也称直隶。洪武初建都于应天府 (今南京

  • 四平街

    ①一名老四平街,又称古四平街。即今辽宁昌图县北老四平镇。清宣统《昌图府志》:四平街“东通吉林半拉山门,北至奉化县(今梨树县),西达八面城,南抵��鹭村,其道里距离皆相若,为

  • 毕镇

    即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东毕克齐的简称。或作毕七沁。蒙古语意为写字的人或文书。清范昭逵《从西纪略》载:“毕七沁,犹华言能书者。传言,元太后命汉官写经,年久不归,安土于此。今人毕其后。蒙古以物名地,率多类此

  • 栾城县

    东汉改关县置,属常山国。治所在今河北赵县西北十五里南轮城。三国魏废。北魏太和十一年(487) 复置,移治今栾城县西二里,属赵郡。北齐又废。隋开皇十六年 (596) 复置,属栾州,大业初属赵郡。唐天祐二

  • 海螺山

    在今河北鹿泉市西。《方舆纪要》 卷14获鹿县: 海螺山 “在县西南四十里。山绵延耸秀,下有白鹿泉,隋因以名县。山之阳,岩洞深遂,相接如门屋,曰连珠洞”。

  • 毛良苦站

    又作毛连苦。元置,在今朝鲜咸兴北道镜城。元《析津志》天下站名:“蓬苦百三十(里)毛连苦(站)。”后废。

  • 昭余 (馀) 祁

    古泽薮名。一名大昭泽、昭余泽,又称祁泽、邬泽、邬城泊、昭余池。在今山西祁县、平遥县以西、文水县东南及介休县以北一带。《周礼· 职方》: “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其泽薮曰昭余祁。” 《尔雅· 释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