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峒
今贵州习水县北三峒。《明史·刘綎传》:万历二十八年(1600)征播州杨应龙,“诸将克丁山、铜鼓、严村,遂直捣楠木、山羊、简台三峒。峒绝险,‘贼’将穆照等众数万连营,诸将惮之。綎分兵攻其三面……尽克三峒,擒穆照及‘贼’魁吴尚华”。
即今贵州省习水县北三洞。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州土司杨氏,刘綎率军与之战于此。
今贵州习水县北三峒。《明史·刘綎传》:万历二十八年(1600)征播州杨应龙,“诸将克丁山、铜鼓、严村,遂直捣楠木、山羊、简台三峒。峒绝险,‘贼’将穆照等众数万连营,诸将惮之。綎分兵攻其三面……尽克三峒,擒穆照及‘贼’魁吴尚华”。
即今贵州省习水县北三洞。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州土司杨氏,刘綎率军与之战于此。
又作朗营、囊。即今西藏朗县。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朗宗。“朗”,藏语意为想象。传说这里是朗巴夏仲想象出来的地方。1960年与金东谿、古如朗木杰谿合并设朗县。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朗县朗村。19
东汉永初元年 (107) 析犍为郡南部置,治所在朱提县 (今云南昭通市境)。辖境约当今云南东川市东北至大关、绥江,贵州六盘水、威宁等市县地。建安十九年 (214) 改朱提郡。东汉永初元年(107年)置
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80龙阳县 “小江镇” 条下: 洪沾洲 “亦曰洪沾口,自巴陵至常德渡洞庭湖,此为必经之地。有洪沾哨兵巡戍”。
在今广东龙门县西六十里。《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增城县:陈峒山“脉自庾岭而来,势如卓旗。山侧有小阜突出,增江源于此”。
亦名黄鹤矶。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蛇山。《水经·江水注》: 江水 “历黄鹄矶西而南矣”。清杨守敬 《水经注疏》: “ 《御览》 六十九引 《荆州记》,江夏郡城西临江,有黄鹄矶。” 《明史· 地理志》 江
亦作淮山。在今湖北南漳县东北。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 房陵县 “有维山,维水所出,东入沔”。
即今浙江绍兴县东南二十二里平水镇。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予尝于平水市中,见村校诸童,竞集歌诗。”即此。
即镇远桥。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北白塔山下黄河上。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 改建为铁桥。宣统《甘肃新通志》 卷9皋兰县: 镇远桥,“ 《国朝齐世武天下第一桥记》: 皋兰有桥绵亘黄河上游,其称为天下第一桥
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明史·土司传》:天启三年(1623),“川师复遵义,进攻永宁,遇奢寅于土地坎,率兵搏战”。即此。
在今广东南海市西南大谷村,南隔西江与鹤山、新会二县为界。清光绪《广州府志》卷69墟市:南海县有“大谷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