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县
1913年改三脚州同置,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据《地学杂志》1914年第7、8期载《贵州移置增设各县呈表并批附清单》: “该县有天河、地河、马场河三河合流之地”,故名三合。1920年直属贵州省。1941年与都江县合并,改设三都县。
旧县名。1913年由独山县三脚州同改置,治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镇。属黔中道。1942年与都江县合并,改设三都县。
1913年改三脚州同置,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据《地学杂志》1914年第7、8期载《贵州移置增设各县呈表并批附清单》: “该县有天河、地河、马场河三河合流之地”,故名三合。1920年直属贵州省。1941年与都江县合并,改设三都县。
旧县名。1913年由独山县三脚州同改置,治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镇。属黔中道。1942年与都江县合并,改设三都县。
在今陕西紫阳县东南一百二十里。《清一统志·兴安府二》:双河关“当汝、洞二水间,故名”。
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 以绰部置,属云中都督府,为羁縻州。当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西部。又作绰部州。唐羁縻州。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以突厥绰部置,属云中都督府。确址不详。后侨治夏州朔方县(今陕西靖
唐贞观四年(630)置,治所在伊吾县(今新疆哈密市)。六年(632)改为伊州。唐贞观四年(630年)置,治伊吾县(今新疆哈密市)。辖境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六年改名伊州。
明置,即今贵州都匀市南墨冲镇。《清一统志·都匀府》 “五家铺”条下:又有“麦冲铺”等,旧皆戍守处。“麦冲”系布依语音译,意为磨石冲子。
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 贾家湾 “在府东北。正德十一年,蒙古分道寇大同,总兵潘浩与战于贾家湾,败绩,遂犯宣镇”。在今山西省大同县西北。《明通鉴》: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
在今湖南汉寿县西北。系沅水别派。南宋绍兴年间,杨么农民军大将夏诚、刘冲分据两岸立寨。宋熊克撰《中兴小纪》卷13:“诚寨南据芷江,东北阻湖,惟西有陆路,又设重城濠,及陷马坑;冲寨北据芷江,东西南皆阻湖。
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南。原为唐朝宰相裴度的宅园。《旧唐书·裴度传》 载: 度在“东都立第于集贤里,筑山穿池,竹木丛萃,有风亭水榭,梯桥架阁,岛屿回环,极都城之胜概”。即指此园。园中有绿野堂及龙泉、晋水等
在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五里。《清一统志·安顺府》:双明洞“又名紫云洞。俗名观音洞。轩敞高朗,东西相通如城阙。中有流水,有桥可渡。明时车马大道经其中,后因苗‘贼’伏劫,乃改路于洞后里许,非探奇者
在今黑龙江省青冈、望奎、庆安、铁力一带。《元史·兵志三》: 浦峪路屯田万户府 “ (至元)三十年, 命本府万户和鲁古䚟领其事, 仍于茶剌罕、剌怜等处立屯”。
清置,属义乌县。即今浙江义乌市东北廿三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