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城
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魏书·太宗纪》:北魏泰常八年(423)拓跋嗣南巡,“秋七月,幸三会屋侯泉”。
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魏书·太宗纪》:北魏泰常八年(423)拓跋嗣南巡,“秋七月,幸三会屋侯泉”。
即今四川西昌市东南邛海及邛海河。《续汉书·郡国志》 邛都县,刘昭注:《南中志》曰:县东南数里有水名邛广都河,从广二十里,深百余丈”。
在今湖南桂阳县北九十里。《舆地纪胜》卷61桂阳军: 宫市县城 “在平阳县北九十里”。《方舆纪要》 卷80桂阳州 “晋宁城” 条下: “又宫市城,在州北九十里。《志》 云,东晋置县,寻废。今正史不载。或
即今内蒙古宁城、喀喇沁旗境之坤都伦河,为老哈河支流。北宋沈括《熙宁使虏图抄》:“又十里余,路曲,走西北,逾十里济三肤河,至临都馆,皆平川。”
古岛屿名。亦称竺屿。指今马来半岛东南岸外的奥尔岛。为古代东西方船舶往来的路标。岛上有山,两峰耸峙,地产巨竹,故名。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卷3“航海外夷”条:“三佛齐之来也,正北行舟,历上下竺与交洋,乃至
在今陕西渭南市东北,渭河北。《水经·渭水注》: 白渠 “东南径居陵城北,莲芍城南,又东注金氏陂”。《寰宇记》 卷29下邽县: “金氏陂在县东南二十里。按《舆地志》 云,汉昭帝时,车骑将军金日¥
即今新疆皮山县东南桑株乡。清宣统《新疆图志》 卷82皮山县: 桑株庄 “一名哈拉哈尔庄”。
北宋置,属羁縻兰州。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南六十里。后废。古县名。北宋崇宁中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南。属兰州。后废。
即今黑龙江省铁力市。清光绪十七年(1891) 设铁山包协领,属呼兰城副都统。1915年改铁骊设治局。1931年改置铁骊县。民国林传甲 《黑龙江乡土志》: “铁骊县,原名铁山包。”
清乾隆十八年(1753)设,属蒙古科布多。为右翼盟长。旗府驻地即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兰固木。
在今湖北宣恩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2木册长官司: 栖凤山在 “司北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