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仙洞

三仙洞

在今新疆喀什市北、疏附县荒地乡北三十里库玛塔格山东坡、恰马河右岸悬崖上。为东汉至三国时的佛教遗迹。三洞均分前后二室,前室长宽各4米、高约2.5米,后室较小,约为前室之半。中间的洞窟仅后室正中尚存一石胎释迦牟尼坐像。西侧的洞窟空无一物。唯东侧的一窟保存有珍贵壁画和藻井。洞壁四周画有大小不同的佛像七十余幅。窟顶藻井为一莲花,四周各绘有高50厘米的坐佛。后室绘有一立佛画像,造型优美。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北伯什克然木河南岸的峭壁上。有洞窟三个,洞口均呈长方形,中间的洞口稍大,高2.25米,宽2米。三洞均分前后二室,前室长宽各4米,高约2.5米;后室较小,约为前室的一半。前后二室均为纵卷顶式。中间洞窟,因清代重修,壁画未能保存下来,仅后室正中尚存一石胎释迦牟尼坐像。西侧的石窟,空无一物,惟东侧的石窟保存有珍贵壁画和藻井。洞壁四周绘满大小不同的佛像,约70多幅。洞窟顶部藻井为一莲花,四周各绘有高50厘米的坐佛。内一坐佛,身披以方格形图案组成的袈裟,由宝蓝和赭石色相间绘成。这种服饰为早期壁画所仅有。后室绘有一立佛画像,上身袒露,下半身为绿、蓝、红三色相间的横纹所绘成,在佛教画像中颇为罕见。据初步考证,洞窟开凿年代在东汉末至三国时期。是中国西部地区保存下来的最古的一处洞窟,也是古代疏勒地区仅存的一处佛教遗迹,异常珍贵。


猜你喜欢

  • 兴乐宫

    秦筑,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长安故城东南隅。《史记·孝文纪》 正义引《三辅旧事》云:“秦于渭南有兴乐宫,渭北有咸阳宫。秦昭王欲通二宫之间,造横桥,长三百八十步。”西汉高帝七年(前200)改建为长乐宫。秦筑

  • 秃伯歹

    元代西域人对吐蕃西北部藏族聚居地区的译称。约在今西藏阿里地区西北部及毗邻克什米尔东部拉达克地区。元代以其地藏族为色目三十一种之一。见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1“氏族”。

  • 茶棚镇

    在今辽宁凌源市西南。清乾隆 《钦定热河志》 卷54建昌县: “茶棚在红吉勒台西南三十里。”

  • 北固山

    又名北顾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一里。与金、焦二山并称京口三山。山上有甘露寺,为三国吴甘露中建。《南史·梁宗室传上·萧正义传》:“京城之西有别岭入江,高数十丈,三面临水,号曰北固。”《元和志》卷25润州丹

  • 始新县

    ①东汉建安十三年 (208) 分歙县置,为新都郡治。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 (排岭镇) 西北五十余里千岛湖威坪岛附近。西晋为新安郡治。隋开皇九年 (589) 废。②亦作始新左县。南朝宋泰始三年 (467)

  • 落雁峰

    今陕西华阴市南华山之南峰。《清一统志·同州府一》 “太华山” 条: “岳顶南峰曰落雁峰,以在岳之中,亦曰中峰。唐李白登落雁峰曰: 此峰最高,呼吸之气,想通帝座。峰顶有黑龙潭、仰天池,岁旱祈祷多应。”在

  • 建宁路

    元至元十六年 (1279) 改建宁府置,属福建省。治所在建安、瓯宁二县 (今福建建瓯市)。辖境相当今福建建瓯市以上的建溪流域及寿宁、周宁等县地。明洪武元年 (1368) 复为建宁府。元至元十六年(12

  • 赵康镇

    即今山西襄汾县西南赵康镇。《清一统志·平阳府一》: 赵康镇 “在太平县 (今汾城镇) 南二十五里。有堡”。在山西省襄汾县西南部。面积100.7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赵康,人口 3720。

  • 河田水

    在今江西南康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8南安府南康县: 河田水在 “县西百四十里,地名黄雀垇。源出至坪里船场,分二派: 一自茆平桑坝注长龙; 一自新溪径长龙合为至坪江。又东为瑞阳江,合于章水”。

  • 张家泽

    在今河北大名县东。《方舆纪要》卷16大名县:张家泽在“县东二里。鱼藻繁衍,冬夏不涸。《志》云:昔有县令张珩者,结庐读书泽上,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