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港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南榆林港。清光绪《崖州志》卷2:三亚港在“城(今崖城镇)东一百二十里,受三亚、大陂、临川水入海,为商船麇集处”。
在海南省三亚市区、三亚河入海处。古为著名的沿海港口,1942年在此建军港,1953年改为商港。主要担负海南岛东南和南部海上客货运输任务。自然岸线长40千米,港池呈喇叭型,5000 吨级轮船可直接进港靠泊。有码头2座,7个泊位。海上航线可达国内沿海各港口和国外20个国家。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南榆林港。清光绪《崖州志》卷2:三亚港在“城(今崖城镇)东一百二十里,受三亚、大陂、临川水入海,为商船麇集处”。
在海南省三亚市区、三亚河入海处。古为著名的沿海港口,1942年在此建军港,1953年改为商港。主要担负海南岛东南和南部海上客货运输任务。自然岸线长40千米,港池呈喇叭型,5000 吨级轮船可直接进港靠泊。有码头2座,7个泊位。海上航线可达国内沿海各港口和国外20个国家。
明仿汉麟阁云台而置,在今北京中南海西岸瀛台西北。清康熙皇帝于此集三旗侍卫大臣校射,后又于阁前阅试武举。乾隆二十四年 (1759)平定伊犁回部,悬挂功臣百人之像于阁内。四十一年(1776) 平两金川,又
明南京城门名。在今江苏南京城北。因开门即可遥遥望见钟山 (今紫金山),故名。此门于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
又作铜乐。西晋太康末年置,属建宁郡。治所在卤昌城(今云南陆良县南三里旧城)。南齐为建宁郡治。隋为南宁州总管府驻地。唐武德元年(618)属南宁州。贞观八年(634)属郎州,开元五年(717)复属南宁州。
①古为阳泉水。即今山西阳城县北芦苇河。《方舆纪要》卷43沁水县:芦河“在县南。源出鹿台山,流经阳城县东十八里,合于沁水”。②即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乌尔虎河(乌拉根高勒)。《清一统志·乌珠穆沁部》:芦
又作雅克塞。明末清初索伦部城寨,在今俄罗斯阿穆尔州黑龙江北岸阿尔巴津。《清太宗实录》 卷51: 崇德五年 (1640) 二月,萨穆什喀等平博穆博果尔乱,“有铎陈、阿撒津、雅克萨、多金四木城人拒敌不降。
北宋置,属内江县。在今四川内江市西全安镇 (朱家桥) 西南。
在今广西灌阳县东北六十五里,与湖南交界处。《清史稿·地理志》:灌阳县东北有永安关。
清置,属郃阳县。即今陕西合阳县东北百良镇。
清雍正十年(1732)置,属大定府。治所即今贵州水城县。1913年改为水城县。据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24水城通判:“城外有河一道, 自城西分为二,环城流至城东南,复合为一,东流入乱山中。城之得名以此
在今江苏铜山县东北九十里。《方舆纪要》卷29徐州: 盘马山 “相传汉高尝盘马于此。山产铁,汉置铁官,宋置利国驿于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