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原
在今甘肃临夏市北二里。《方舆纪要》卷60河州:万顷原“四望宽平,居民稠密,其上又有重台原。《志》云:州东西百里,南北五十里。唐及五代俱名广大原,昔时番汉所驻牧地也”。
在今甘肃临夏市北二里。《方舆纪要》卷60河州:万顷原“四望宽平,居民稠密,其上又有重台原。《志》云:州东西百里,南北五十里。唐及五代俱名广大原,昔时番汉所驻牧地也”。
①北魏正始元年(504)置,属郢州。治所在齐安县(今河南信阳县东)。南朝梁大通二年(528)属司州。东魏武定七年(549)属南司州。辖境相当今河南信阳市及信阳、罗山二县一部分地。北齐属郢州。北周属申州
在今广西上思县东。《方舆纪要》 卷110上思州: 栋铜山 “在州东。有三百谷口”。
明置,属宣化县。在今广西邕宁县南团罗。《方舆纪要》卷110南宁府宣化县:团罗堡“在府南九十里……防广东灵山、钦州之寇”。
①秦置,为云中郡治。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古城乡古城村西古城。东汉建安中移治今山西原平县西南,属新兴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入定襄县。②北周改太平县置,属长宁郡。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隋废。
一名晶河。在今新疆精河县境。源出精河县南婆罗科努山,北流入艾比湖。乾隆 《西域图志》 卷25: 晶郭勒 “源出孔道南三十里天山下,三源合而北流,入布勒哈齐淖尔”。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3:晶河,“
在今青海西北部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间。东西长800公里,南北最宽处350公里,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海拔2600—3000米。“柴达木”,蒙古语意为 “辽阔的地方”。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16: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部秦淮河北岸。《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六年(410),“卢循焚查浦,进至张侯桥”。又南朝梁太清二年(548),侯景逼建康,萧正德“帅众于张侯桥迎景”。皆此。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南朝梁末侯
又名率都沙那、苏对沙那、劫布咀那、苏都识匿。唐西域国名。都城在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北乌拉秋别。《新唐书·西域传):东曹“居波悉山之阴,汉贰师城地也”。即“率都沙那”。
亦作克尔素边门。清建,为柳条边门之一。即今吉林梨树县东之东辽河西岸赫尔苏门。《清一统志·吉林二》: 克尔素边门 “在吉林城西北四百里,东距伊屯边门一百八十四里”。村名。在吉林省梨树县东南部、东辽河西岸
北宋置,属西安州。在今宁夏海原县境。后废。